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境外上市热度持续上升,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寻求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机遇。港股层面,截至12月1日,年内已有52家新股登陆港交所,其中49家为内地企业,另有91家排队中。美股层面,年内已有35家中概股在美上市,其中28家为内地企业,另有72家已提交招股书。

  从政策面来看,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持续受到监管层鼓励。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此外,境外上市企业备案进程已大大加快,更多“绿灯”案例涌现。自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备案新规”)实施以来,目前公开的已有152家企业提交备案材料,其中68家企业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企业赴境外上市渠道更加畅通。

  赴港上市占比上升

  内地企业已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内地企业赴港IPO比例持续上升。据德勤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来自中国内地的新股数量比例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3个百分点至91%。

  从行业来看,物流、人工智能、餐饮等稀缺标的、新经济企业比重不断加大。以“衣食住行”为例,目前已有超10家企业在港上市,包括友宝在线、锅圈、十月稻田、绿源集团控股、途虎-W、巨星传奇、Keep、珍酒李渡、百果园集团、正味集团等先后上市。

  从市场表现来看,部分新股表现亮眼,友宝在线首日收涨40.87%,药明合联在上市首日收涨35.92%。珍酒李渡募集资金最大,成为年内“募资王”,募集资金53.09亿港元。

  四季度以来,港股IPO节奏已有所加快。截至12月1日,正在“排队”的港股IPO企业91家,其中包括顺丰控股、菜鸟智慧物流、美的集团、找钢集团、知行汽车等。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今年港股IPO市场低迷,缺乏大型IPO项目,但香港仍然是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首选地,且港股市场对行业更具包容性。

  港交所亦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求变,力求改善港股融资、交易和投资环境。3月份,港交所增设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降低科技公司上市门槛;6月份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吸引离岸人民币资金投资港股;9月份,港交所就GEM(创业板)上市改革征询市场意见,简化转板机制;11月份,推出全新IPO结算平台FINI,港股IPO结算进入“T+2”时代。

  赴美上市加速回暖

  除了赴港上市,赴美上市也是中国内地企业的选择之一。截至12月1日,年内有35家中概股公司在美上市,融资规模合计约9.09亿美元,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94%和28%。其中,25家通过IPO方式上市,10家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完成上市。另外还有49家已提交备案材料,其中21家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公司积极赴美上市。例如,吉利集团旗下的极氪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招股(IPO)的申请文件。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显示,极氪拟发行不超过9.26亿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外,吉利集团旗下的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路特斯科技,拟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并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

  为何内地企业积极奔赴境外上市?汉鼎咨询执行总裁王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多样化上市模式及融资方式以及国际市场和知名度的拓展。

  此外,境外上市能够为企业筛选吸引一批优质的国际投资者,满足企业的国际化布局需求,在境外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为美元或者港币,可直接用于境外投资。

  “不过,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仍需注意三点,一是发行成本较高;二是当地的法律;三是文化语言的壁垒。”王庆表示,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实力、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更合适的资本市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