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对公众的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公安部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其中非法集资类投资诈骗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集资参与人众多,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
为了帮助公众提高防范意识,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新型骗局,深圳广播电视台《网安天下》栏目邀请了平安普惠反诈专家张羽杰、资深法务杨庆敏,以及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民警张帆,共同探讨非法集资新型套路和如何识别与防范同类型骗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非法集资。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公众的贪婪和弱点,实施诈骗。
近年来,非法集资诈骗的套路不断变化,往往打着“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元宇宙”、“数字藏品”等噱头,以获得高额利息或高收益为诱饵,哄骗民众以为自己遇到了“一夜暴富”的项目。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这些花哨的概念所迷惑,理性看待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非法集资诈骗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破坏了国家金融安全。其次,它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增加了社会矛盾。同时,它也影响了公众对正常金融机构的信任感,对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面对非法集资诈骗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明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我们要结合非法集资的性质与特征,判断投资是否合法。非法集资往往承诺高额回报,没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和收益来源,甚至虚构项目或伪造资质证书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此外,我们还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非法集资以短期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其中。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往往缺乏真正的投资项目和风险控制机制,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往往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
为了提升公众的防非意识和能力,平安普惠积极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危害”宣教活动。在6月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中,平安普惠联动各地权威单位累计落地近50场金融科普“守护者行动”,帮助公众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和如何识别防范。
平安普惠将“赋能消费者、提升金融能力”作为消保宣教工作发力点,自2018年开展金融科普“守护者行动”以来,积极联动各地权威单位,聚焦小微企业主、“一老一少一新”等金融素养薄弱群体开展金融科普活动。通过创新金融反诈小品、反诈互动游戏、趣味短视频等金融科普方式,持续开展广覆盖、多层次、接地气、强渗透的金融宣传活动,助力民众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识破非法集资新型骗局需要我们保持理性、稳健和警惕。我们应该从提升自我反诈意识做起,不要被高额回报所诱惑。在参与投资项目时,我们要把握三原则:理性、稳健、警惕。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学习,提高鉴别能力,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和风险因素。
最后,我们要及时报警并举报非法集资行为。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或发现非法集资行为,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或向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举报违法事实。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手段来挽回损失。
面对非法集资新型骗局和风险隐患的挑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防范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