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胥金忠,上海华申电器仪表成套公司总经理,上海滁州商会执行会长,天长市驻沪工业党支部书记,天长市连续六届党代表。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听说好多对胥金忠评价:“仗义”“低调”“热心”“豪气”……

图为胥金忠

  胥金忠,上海华申电器仪表成套公司老总。当初父亲给孩子们起名字是有讲究的,金忠排行老大,下面还有2个弟弟,以此叫作金保、金国,连起来就是“金(精)忠报国”。

  胥金忠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早年和几个伙伴创建天长机电设备厂,以后又在银行任职,在当地是个响当当人物。但父亲做最得意事情,是他培养孩子读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高考,在安徽农村有这么一户农家,让家中孩子全部上学,大哥高考没考上,却也是个“高学历”的高中生;2个弟弟、2个妹妹都读师范学校或卫校,这在当地成为美谈,也使他们家成为方圆十里的“名家”。

  没有考上大学的胥金忠,按部就班地在队里当起生产队长和村团支部书记,凭借着在学校里当小干部练就本领,办起“村文化室”——看书、学习、活动、游戏,红红火火,吸引十里八乡年轻人,传递出满满正能量,为此,他还被评为1987年度天长市十佳青年,在当地也算是个“名人”

  如果照着这条道走下去,胥金忠很可能就此在家乡走上仕途,但命运往往在不经意间转了一个弯。

  1987年,胥金忠从安徽农村来到黄浦江边,从郁郁葱葱的田间垅头来到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出了火车站,站在偌大的广场上,胥金忠没了方向。望着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人群,他感受到大上海的生机和活力,顿时浑身充满力量,凭着敏锐的触觉,他似乎捕捉到人生努力的方向。

  由于人生地不熟,刚到上海的胥金忠便在靠近上海站恒丰路上租下一个门面,开设上海华申电器仪表成套公司,推销家乡仪表、仪器、机电等产品。

  都说开口饭难吃,销售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通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要推销产品,就必须背着货物上门游说。风餐露宿、风雨兼程,那是免不了的“家常便饭”。坐火车,买不到座票,只能睡在人家的座位底下,常常被夜里走动的人踩到小腿或是踹到肚子。

  有一次,,胥金忠去北京推销天长消防水带厂的产品,由于时间太晚了,连住宿都找不到,只能在寒冷的街头“流浪”了一夜。

  还有一次,胥金忠去燕山石化推销仪表,返程的时候天色已暗,又迷失了方向,胥金忠只能在山上就地坐下。夜里天冷,人缩成一团,最要命的是远处传来了狼叫声,哆哆嗦嗦一夜无眠。

  走过万水千山,尝遍人间艰酸,凭着真诚、凭着勤劳,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而乘着这股东风的胥金忠无疑是最早 “吃螃蟹”的人,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人。

  怀揣了辛辛苦苦挣来的“第一桶金”,胥金忠首先想到的是还在家乡的弟弟妹妹,他指导他们转行、创业,现在弟弟妹妹都已成为全国仪表行业的知名企业家。而对自己的孩子,大哥有严、有爱,常教育他们要感恩社会,传承 “精忠报国”的家训,如今三个儿子都受过高等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天长在上海做仪表销售,胥金忠无疑是第一人,而从他身后走出来的天长仪表企业家却有成百上千,因而,他的公司被大家笑称为天长仪表的“黄埔军校”。

  从未忘记自己是天长人,在上海站稳脚跟的胥金忠,并没有沉迷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而是把自己的公司变成了“天长之家”,从家乡来沪的无论就学、就医,也不管是否相识,只要找到大哥,他总是出手相助。

  从未忘记天长贫瘠的土地和贫困的乡亲,在仪表销售领域颇有感悟的胥金忠一批一批把家乡的亲人、亲戚、乡亲接到上海,手把手地教他们做人做事。

  一个“三进三出”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原本一个乡亲,在胥金忠公司打工,胥总耐心地教他做销售,他自以为“满师”,自己出去创业;失败,要求回来,胥总再次接纳他;以后,这个小伙子又以为学到真谛,又离开;谁知再次铩羽而归,面慈心善的胥总二话不说,仍把他收作徒弟,如今,这位小伙子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

  右六为胥金忠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胥金忠不愿多讲,从他这里走出去的人,不少人学到了真本领,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但也有个别人创业不成反背债务,大哥默默帮其还清,让他安心工作。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胥金忠的办公室永远都敞开着大门,迎来送往着来沪、在沪的天长人,他是天长人的“娘家人”“老大哥”“引路人”,他的公司就是天长仪表企业家的“孵化室”“助推器”“催化剂”。有人说,没有胥金忠,就没有今天在沪的天长仪表人,就没有天长仪表人在沪的一番事业。

  不但帮扶着天长人到上海创业、发展,不但倾尽全力教授他们技能、技巧,大哥还热衷慈善事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上海一个小区投掷200多万,签下十套房产的预售合同。

  这时,家乡要易地重建天长中学,但缺乏资金。当时的天长市领导“三顾茅庐”,找到胥金忠,希望他投资建设新校舍。为家乡的孩子,为家乡的未来,胥金忠毅然决然地撤回订金,投资2000万参与家乡重点学校的建设。试想一下,那个时候上海的十套房产,如果放到今天是个什么价格?

  从天长走出来的胥金忠依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1991年,洪涝灾害,他带领企业家捐赠物资、慰问抗洪官兵;家乡架桥修路,胥金忠第一个站出来,由他出资建造的“胥家桥”“丰坝桥”沿用至今;建造小学、派出所,改造卫生院,大哥又把企业家们召集到一起……

  胥金忠的热心、豪爽有口皆碑,有人缺少创业资金,胥金忠总慷慨解囊;不少人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只要找到胥金忠,必能得到帮助;还有一些因种种原因的借款,前前后后加起来有1700多万,胥金忠从不放在心上。每次商会搞活动,赞助名单里都少不了胥金忠的名字。慰问家乡的“五保”老人,慰问上海的“密接”同乡,胥金忠从不“缺席”。

  喜欢读书的胥金忠,以史为鉴,以德服人,被誉为“德高望重,俊杰人家”。

  采访结束,一抹夕阳映照在胥金忠脸上,那是一张坚毅、沉稳的脸,闪着慈祥、温和的光。我顿悟:大哥的“范”不在于他的形象、不在于他的言语,而在于他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于他深厚质朴的家乡情怀,在于他无私帮扶的兄弟情结,在于他乐于奉献的博大胸襟。(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