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记者从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截至3月底,浙江自贸试验区市场经营主体达20.1万户,同比增长16.45%,其中企业14.54万户,占主体总量的72.33%,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505户。
发布会现场。浙江省商务厅供图
2017年4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此后经过赋权扩区,被赋予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配置基地、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五大功能定位。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占全省不到0.25%的面积,贡献了5.9%的新增注册企业、8.5%的税收收入、20.3%的进出口额和19.8%的实际利用外资。
如何发挥市场经营主体的能动性?服务与保障尤为关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顾文海介绍:“我们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出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专利开放许可、专利纠纷行政裁决简案快办等举措,发挥知识产权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据统计,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注册商标量达21.42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有效量达9.04万件,同比增长28.1%。今年前2个月,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125%,达到了8265件,企业的创新活跃度持续提升。
舟山市委副书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梁雪冬介绍,当地坚持集成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在油气贸易等多领域开风气之先,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299项。值得关注的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多年来坚持“无中生油”“聚气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去年舟山港域油气吞吐量1.57亿吨,铁矿石1.84亿吨,均居全国第一,有效保障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不久前,浙江省自贸办制定《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作为指引浙江自贸试验区2024年工作的纲领。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肖文在会上介绍,《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可概括为“4+8+2”,其中的“8”是指在专项改革方面,聚焦8个领域,包括“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开展储备、加工、贸易、交易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制度创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