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去年,桐庐提出打造“新职教名城”,计划通过三年的行动和努力,把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成桐庐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桐庐智慧和桐庐方案。

  技能人才培养并非易事,桐庐打造“新职教名城”底气来自哪里?新形势下,又将如何抓住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机遇?

  需求引领 宜居宜业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

  当前,桐庐围绕做大做强“141X”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快递物流地标性产业链高原造峰、四大百亿级产业链集群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未来产业积厚成势,招引环球新材、三诺电子等重大项目接续在桐落地,吸引冷阴极光管、无人车、固态电池等高科技项目在桐集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兴起,此时的桐庐,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各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聚焦日渐增长的快递技能人才需求,桐庐依托“三通一达”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等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打造“通达学院”,以培育高水平快递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素质“快递小哥”队伍赋能快递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快递行业人才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助力快递物流产业链“高原造峰”。

  ▲桐庐县现代物流产业人才学院效果图

  “通达学院”是否具有市场潜力?桐庐给出答案。

  自2024年5月以来,借助桐庐快递物流增值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桐庐已成功引进快递物流行业培训、旅游等各类活动31批次,这进一步彰显了桐庐建设“通达学院”的基础和潜力。

  聚焦产业所需、人才所需,桐庐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技能人才更好赋能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企业需要怎样的技能人才,我们就培养相关人才,实现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杭州技师学院数字与智能制造学院磁性材料产业学院负责人汪峰介绍,目前,磁性材料产业学院已经有100多名学生,实现入学即就业。

  既需要让技能人才“抢手吃香”,也需要给予技能人才留桐融桐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去年10月,《桐庐县技能和专技人员在桐就业创业购房首付补贴实施细则》出炉,创新推出10条暖心举措,从人才政策、关爱基金等十大方面建立多元化权益保障机制。

  对此,就职于桐庐展宇贸易有限公司,拥有汽修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的吴兴涛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技能人才也能享受购房补贴了,让我赶上了好时候。这不仅为我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是对我们技能人才价值的高度肯定。”吴兴涛话语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职业教育 一路生花

  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较为复杂,既要迎合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又要实现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生涯发展的教育性目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一路生花的关键所在。

  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一直根植桐庐特色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教融合,逐渐形成“农旅”和“智慧大物流”两大专业集群,不断培养符合县域特色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伴随“快递回归”的脚步不断加快,县职业技术学校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发了特色“云仓课程”体系,灵活多元的学习路径与高效实用的内容设计全方位赋能学生成长,不断提升学生技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023年年底,一条“杭州技师学院买下一架空客A320,给学生练手”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热议。

  “把飞机放进学校,相当于把车间设在学校,学生在学校就能实战操作,毕业了就能上手,这无疑让更多人看到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含金量’。”对于学校的这项创举,杭州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杨金龙十分认可。

  从技校学生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再到杭州技师学院的青年教师,杨金龙的故事打破了很多人对于职业教育的刻板认知,也成为桐庐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和深厚底蕴最有力的佐证。

  纵观桐庐的职业技能教育版图,既有杭州技师学院、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这样的高品质职业院校;还建有多个国家级培训基地,拥有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飞机维修、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多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优质的教育平台,加上持续升温的技能人才培育政策,让桐庐成为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截至目前,桐庐共拥有技能人才9.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达33.06%。2024年全年新增技能人才5415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154人。

  一个个像杨金龙、蒋应成这样的职业技能人才,用他们的“学有所长”证明着职业教育的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书写着桐庐职业教育的光辉篇章。

  以诚相待 “双向奔赴”

  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针对性政策相继出台落地……随着“新职教名城”建设深入推进,桐庐的职业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当然,在经济运行深度承压的背景下,“就业难” “用工荒” 并存,也对高等人才、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实现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更好地“融桐留桐”,还需以诚相待,绵绵用力。

  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至关重要。桐庐动态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变化,聚焦行业动向与“141X”产业体系,深入对接行业、项目、企业等需求主体,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育、产业学院等育才模式,加快推动“通达学院”等项目落地见效,做到产业所需、市场所求、学校所育,把专业建在产业上。

  提升办学质量。职业技术学校是技能人才的“摇篮”。眼下,桐庐在拥有县职业技术学校、杭州技师学院两所“老牌”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即将迎来第三所职业技术学校——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更需要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光聚焦校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水平,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精湛、品德高尚、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

  ▲杭州技师学院

  营造良好环境。要想引育更多优质技能人才,既要架好梯子,实现“人尽其才”,也要摘下有色眼镜,增强社会认同感。近年来,桐庐深入推进职普融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为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提升技能提供更强支撑的同时,着力打造包容且畅通的成长成才、用才评才路径,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激励引导广大劳动者向优秀看齐、向榜样学习,掌握“好”技术,练就“硬”本领。

  “职业教育同样成才、同样有美好前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实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新职教名城”建设不断深入,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深深扎根于桐庐这片热土,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实现“两高”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桐庐发布

  文字、图片/蔡峰、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