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一些普通民众开始参与到自媒体创作中。自媒体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很多机会,很多博主通过发布原创内容可以积累粉丝和流量,并通过广告、赞助、付费订阅等方式赚钱养家。因为有利益存在,也就滋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
传播虚假信息:部分微信公众号为博眼球、赚流量,编造发布不实消息,如散布 “我舰艇击沉四艘外军军舰” 等军事 “爽文”,易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2。
歪曲历史事实:一些公众号通过所谓 “科学论证” 编排错误论调,试图否定历史真相,如 “在中国战场上被游击战打死的日军只占很小一部分” 等,可能导致年轻一代对国家历史产生误解,动摇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2。
煽动对立情绪:有的公众号故意炒作热点话题,煽动性别对立、阶层对立、地域歧视等,发布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嘲讽、恶意评价、诅咒和谩骂信息,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和谐9。
侵害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侵犯知识产权:许多公众号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作品,或者盗用他人品牌、商标,严重侵犯原创作者和品牌方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文化创新和知识传播3。
进行恶意营销:一些公众号通过刷粉丝、购买关注、发布虚假宣传等恶意营销手段,误导消费者,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损害了其他诚信经营者的利益,也让广告商难以准确判断投放效果13。
实施诈骗行为:部分公众号以各种名义诱导用户点击虚假链接、参与虚假活动、骗取个人信息或钱财,给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影响公众对网络环境的信任。
污染环境,腐蚀社会风气
传播低俗内容:一些公众号发布含有强烈性暗示、挑逗性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低俗内容,如打着两性知识科普的旗号夹杂不良因素,不仅损害用户阅读体验,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8。
宣扬不良价值观:部分公众号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对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误导,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增加负担,导致形式主义
加重运营者压力:一些行政、学校等单位的公众号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为了满足考核要求,运营者被迫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内容质量和实际服务效果,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47。
干扰用户正常生活:部分公众号频繁推送无价值的信息或骚扰信息,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对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使用体验和信任度。
违反法规,挑战法律底线
微信公众号的违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3。若不加以整治,将破坏法治秩序,削弱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网络空间陷入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