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大区,正勇挑大梁。
1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印发实施《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和《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6年)》。这是宝安区连续7年以“一号文”的力度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深圳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有望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城市“双第一”,稳居“中国工业第一城”宝座。
2025年如何拼?作为深圳经济大区、工业大区的宝安,无疑担当着“挑大梁”的角色。在上述“一号文”中,宝安区锚定了2025年的新目标——工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剑指国内工业“双万亿城区”。
工业为基,扛起大区担当
作为深圳工业的“基本盘”,宝安区以不足400平方公里的土地,集聚了5.45万家制造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00多家。“面积小、企业多、产值高,意味着宝安寸土寸金,唯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在此发展壮大。”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汪志强说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几年,越来越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具备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汇聚在宝安。
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级单项冠军、省级单项冠军通过企业数量,全市“双第一”;
2024年度绿色制造公示名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数量,宝安又是全市“双第一”;
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数量,宝安还是全市“双第一”;
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名单,宝安的激光产业集群和低空无人机产业集群双双入选,又一个全市“双第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在这面积相对有限的土地上既竞争又合作,共同造就了富含“冠军基因”的专精特新企业群,而专精特新企业铺天盖地、蓬勃发展,又为成就宝安“双万亿城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源头活水,一大批登上制造业行业顶端的单项冠军企业由此诞生。
数据显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9755.58亿元。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再上新台阶。
政府赋能,护航企业发展
汪志强表示,越来越多的宝安制造业企业迈入头部阵营,成为行业顶流,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宝安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理念。
从2019年到2025年,宝安已连续7年围绕制造业出台“一号文”,凸显了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理念。
今年宝安“一号文”更是提出了“新空间”“新基石”“新动能”“新载体”“新优势”等五个“新”的行动纲领,为辖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与前六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号文”还附有一份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表,清晰地表明了20项主要任务,包括壮大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等37项重点工作,103条具体任务、305条工作措施和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以及完成期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宝安全区研发经费232.37亿元,同比增长7.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4.94%,研发经费总额、研发经费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三类指标均位居全市前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宝安区还推出了创新服务体系,包括一张责任包干服务网络、一套闭环工作机制、一个企业服务平台,破解服务企业“最后一米”难题。通过“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宝安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走访服务企业5.3万家次、满意率达99.6%;举办供需对接会、空间对接会、银企对接会201场,助力企业签订订单30亿元、租赁空间28.9万平方米、融资274.6亿元。
产业兴、创新强,宝安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23年,宝安区GDP总量跃升到5202.01亿元,从2020年的3847亿元,实现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大关。在过往三年经济年均增速超7.5%的坚实基础上,2024年前三季度,宝安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829.57亿元,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当下,前海扩容、深中通道通车,多重国家战略、机遇正频频垂青,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C位的宝安正成为“风口上的城区”,御风而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