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0三总包部标段起止里程为K31+600~K38+953.5,全长7.353km。地点位于皋兰县及榆中县交界处,在榆中县和平镇西坪村跨越黄河连接皋兰县什川镇境内,由南向北设置大河坪隧道、什川黄河特大桥、上河坪隧道、上河坪大桥、下河坪隧道、什川隧道,路线穿越什川镇南侧山区。连霍高速兰州清忠段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多、高墩多、不良地质多,标段内桥隧比高达94%。面对庞大的工程量和紧张的工期要求,项目部以降本为笔、以增效为墨,巧拨降本增效“金算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施工方案优化,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施工各阶段的成本、生产要素的管控,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全面点燃降本增效“强引擎”。
(1)优化施工方案,挖掘增效潜力
G30三总包部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深挖降本增效潜力,为项目创造更大的价值。
现场勘察发现在施隧道围岩结构良好,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现场施工质量,通过组织试验段施工以及监控量测数据结果,提出开挖工法变更申请,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将CD法变更为台阶法施工,大大降低施工时间,节约工程成本。
(2)技术创新下真功,增强降本动力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缩短工期,针对项目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G30三总包部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挖掘“增效”潜能。通过加强拌合站到入模前的各道工序混凝土管控,并对养护措施进行了改良,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双控的前提,将什川黄河特大桥悬浇箱梁的张拉时间从7d缩短到5d,极大程度的缩短了间隔时间,为项目按期完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深化BIM技术应用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动态模拟和优化。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发现潜在的施工风险和问题,并提前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调整,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G30三总包部通过BIM技术应用,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和建模。如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形象的了解钢筋下料长度、平面位置及验收标准,提高工人操作水平及施工效率;通过BIM建模技术对图纸工程量进行复核,发现图纸隧道电缆沟及桥梁桩基承台平台开挖方量有误,及时与上级单位对清单数量进行了调整,节约了工程成本。
(4)混凝土双掺技术
项目进行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超量取代法,即粉煤灰的掺入量大于取代的水泥量,另一部分代替砂子,以28d强度设计时,每1kg粉煤灰约可代替0.5kg水泥,如掺粉煤灰8Okg/m³,则可节约水泥30~50kg/m³,砂率减少2%~6%,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若以60d强度设计时,则每1kg粉煤灰可代替约0.8kg水泥,不仅能减少坍落度损失,延长凝结时间,改善保水性和黏聚性,降低水泥的初期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现象,也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泵性、密实性、后期强度和抗渗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水泥和砂子的材料成本。
降本增效任重而道远,项目后续施工中,G30三总包部将把降本增效措施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与创效增收相结合,参建全员将在“降”字上下功夫,在“增”字上做文章,从管理提升、减损节支、小改小革、节能减排、工艺优化等方面入手,持续建立降本增效长效机制,为公司项目建设增光添彩、保驾护航。(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