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下班,用大模型写策划方案,和虚拟“搭子”吐露心声……人工智能(AI)热潮持续高涨,算力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月20日,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二期项目签约,拟投资达250亿元,打造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超级算力中心,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智能算力是新时代典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当算力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已成为AI企业甚至国家间的第一个角力场。

  “去年年底,临港信息园区1.2期项目数据机楼均已结构封顶,可支撑10万卡的基础能力,预计项目终期将达30万卡的承载能力。”据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鎏介绍,该项目首期已于2022年开工,并于2024年三月将首个国产单池万卡液冷算力集群正式交付并投入商业运营。

  作为长三角最大规模的运营商级算力资源,该智算中心实现了单体万卡的集群能力,满足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所需的多机多卡并行、高吞吐无损通信等需求。未来将与商汤科技、中国联通、有孚网络等众多算力企业一起,打造智算算力为主、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协同的多元供给体系,和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加快推动智算芯片“国芯国用”。

  当日,临港新片区举行2025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企业表彰大会。4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428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将进一步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其中,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跨境技术贸易功能平台和跨境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拟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将为在岸企业提供科创服务,打造跨国合作研发基地,构建临港新片区跨境技术贸易生态。

  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总经理屈林表示,该项目将帮助临港科技企业解决出海业务上面临的“政策不清晰、路径不了解、人才资源对接不熟悉”等难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目前已在美国、新加坡、中东等地设立海外基地和实体园区,让中国企业出海后找到“根据地”,培育临港跨境技术贸易的产业生态。该中心也将为“引进来”的海外项目提供可落地的物理载体,为跨境产业项目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让临港打造成“跨境枢纽”,成为海外人才、技术、资本投资中国的首选地。

  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前沿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超600个,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2024年,临港新片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30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1亿元。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四大产业增速超过60%。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为已签约项目定制开工建设计划表,用好项目服务包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保竣工到投产。临港新片区将以更大力度抓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生态培育,精准支持中小型科创企业发展,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