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为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不断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

  专家表示,该《行动方案》是一个全面、系统、具有前瞻性的行动计划。它不仅有助于推动山东省内部的高质量发展,还将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山东省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方案》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深层次协同,聚力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协同发展能级,到2027年,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便捷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合作机制持续完善,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行动方案》强调“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实现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深层次协同”,这体现了山东省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决心和行动。通过与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山东省可以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行动计划还提出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强与京沪国家物流枢纽的合作,这将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在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动方案》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协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和协同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行动方案》提出21项具体措施,包括共建共享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

  在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根据《行动方案》,山东将依托中科系科研优势,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科研究院,推进空天信息大学建设。积极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北京大学—万华化学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山东半岛、中关村、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将鼓励京津冀、长三角各类资本、机构采取委托管理、租借、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建园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探索与长三角地区联合发布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

  根据《行动方案》,山东还将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一批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项目研究论证纳规建设,为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山东段)预留廊道空间,加快建设承南接北大通道。新增、加密至世界级机场群、省会及重点城市优势骨干航线,拓展济南、青岛机场国际航空运输网络。

  在协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在京沪等地举办山东与跨国公司合作恳谈会等对接活动,精准对接重点企业、投资机构。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组织“央企国企山东行”“鲁商回家乡”等系列活动。

  此外,《行动方案》相关措施还有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开放平台载体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

  王鹏表示,《行动方案》在创新方面也有诸多亮点,例如,共建共享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空天信息大学建设,积极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闫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