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药价格“一盘棋”大趋势下,挂网药品价格治理进入快车道。近日,江苏省医保局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网发布2025年第三批药品价格预警,国境药业的复方鱼腥草合剂、同人泰药业的健脾益肾颗粒等12个药品榜上有名,其中香砂六君丸(松下药业)等5家企业产品因价格高于已挂网最高价2倍-10倍不等,触发红一星或红二星预警,相关企业被约谈。新京报记者统计,截至2月13日,江苏省医保局今年已发布的三批价格预警共点名106个药品。
江苏省医保局今年已点名106个价高药品
2021年10月,江苏省医保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药品阳光采购的实施意见》,要求药品预警等级按该产品与已挂网最高价的差值划定:价格高于阳光采购制度实施时已挂网同品种最高价十倍(含)及以上的药品,标记为红三星,暂停该产品交易资格,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采购;高于2倍(含)-5倍、5倍(含)-10倍的药品,分别标记为红一星、红二星,约谈相关企业,提醒医疗机构谨慎采购;对价格高于已挂网最高价但不足2倍的,标记为黄色预警,提醒医疗机构。对撤网后重新挂网的药品,同品种无已挂网产品的,以撤网前价格1.8倍为已挂网最高价进行价格预警管理。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24年,江苏省医保局发出47批药品价格预警,点名1949个药品。今年以来,江苏省医保局已发出三批药品价格预警情况,涉及106个药品。其中,4个药品出发红三星预警被暂停挂网,分别为太宝制药的川芎茶调丸的两个品规产品、广盛源中医药的健脾丸、唐威药业的健脾丸。根据上述《意见》,四款产品被暂停交易资格,医疗机构不得采购。被标记为红二星、红一星、黄色的药品分别为10个、34个、58个。
第三批预警情况涉及的12个药品中,国镜药业的复方鱼腥草合剂、同人泰药业的健脾益肾颗粒、九芝堂金鼎药业的小金丸、蜀中药业(吉林)的六味地黄丸、河北奥星集团药业的通便灵胶囊、哈尔滨大洋制药的金胆片、青阳药业的联苯苄唑乳膏被标记为黄色。
松下药业的香砂六君丸、御和堂药业的龙胆泻肝丸、双士药业的少腹逐瘀丸、天奉药业的丹栀逍遥丸被标记为红一星,民泰制药的胃痛宁片被标记为红二星,这五家生产企业被约谈。
江苏省医保局在上述实施《意见》中明确,价格预警实行动态管理,预警标记每季度初更新一次,鼓励企业主动将挂网价格调整至合理范围。对列入价格预警范围的药品,重点加强议价和采购监测;对采购预警药品数量和金额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由医疗保障部门约谈并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报同级纪检监察部门。
药价预警产品中成药占比高
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在推出多方面举措整治药价虚高问题,引导药价回归合理范围。
2024年1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四同药品”新规,要求在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四同药品”(即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省际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2024年业内还多次流出国家医保局关于开展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的函,将已整改药品同通用名其他厂牌价格明显偏高、销售费用率明显偏高、群众反映挂网价格明显虚高等存在价格异常情形,且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或近5年来连续涨价的药品纳入药品价格风险品种范围,开展药品价格风险处置。
地方层面,除了江苏省外,上海、山东、山西、四川、贵州、安徽等省市也采取了类似颜色预警机制。“1.8倍机制”也被多省采用,即药品价格在低于最高限价的同时不能高于最低中选价格的1.8倍。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江苏省医保局发布的三批药品价格预警情况中,中成药共有98个,占比达92.45%。此前就有不少人反应,同一种中成药之间价格差异较大,同一种药品在不同企业间有着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差异。国家医保局在微信公众号上曾回应,导致中成药的价格差异,主要有三个原因,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同种药品剂型不同、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但若价差超出合理范围,显然存在价格水分。
除了各地开展的药价监测预警,集采也是让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的重要手段。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全国中成药集采考虑了当前中成药行业现状,一定程度认可同类药品的初始价格差异,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压缩同类药品之间的价差,挤出虚高价格水分,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公正。不过,因为市场稀缺性,中成药独家药品“自降身价难”。湖北医保局也曾提及,中成药“独家”产品多、集中度高,集采议价难。全国省级平台采购排名前50的中成药品种中,独家品种就占了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