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羊城晚报记者符畅

  风正劲足追潮涌,奋楫扬帆正当时。新春伊始,广东省、广州市连续第三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催征鼓。

  2月7日,广州11区也紧锣密鼓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干劲闯劲,力争在新的一年干出新业绩、展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

  越秀区:

  坚定走稳走实全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越秀区动员全区上下积极融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提质发展“3+3”核心产业体系,坚定走稳走实全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表示,越秀区将优化产业布局,以体系重构打造产业标识。锚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一条主攻赛道,巩固现代金融与现代商贸两条支柱赛道,拓展专业服务、文化创意、数字产业三条特色赛道,聚力建强优势集群。

  构建具有越秀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夯实产业根基,强化重大项目、科技教育人才、优质主体支撑,以大抓投入壮大产业动能。培优产业生态,集成政策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以治理变革厚植产业沃土。

  越秀区委副书记、区长罗光华指出,将用好科产融合“新变量”,突出创新闭环,深化数实融合,注重人才引育,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发展生态。

  羊城晚报记者卢佳圳

  通讯员詹苹苹

  海珠区:

  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介绍,海珠区将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

  海珠力求“传统产业谋新篇”,打造服装纺织产业全国赋能中心,建设环湿地创芯价值圈、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做好“会展+招商”“会展+科技”文章,推动展会场次和规模再创新高。同时在未来产业“抢先机”,建设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筹建南海心沙低空经济岛。谋划好合成生物、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推动琶洲实验室脑机接口等新成果落地。

  通过“海珠合伙人”机制,推动人才向产业、科技、项目、平台四方面集聚。推动龙头平台功能从“产业灯塔”到“生态基座”,立足创新、产业、生态三位一体推进龙头新业务板块和上下游链条企业导入,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羊城晚报记者李春炜

  通讯员海宣

  荔湾区:

  全力构建荔湾“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

  老城区要焕发新活力,首要就是经济活力。荔湾区提出在广州赋予荔湾重点发展的5个产业方向基础上,全力构建荔湾“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

  “1”是一个总体要求,即着力构建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是两个主攻方向,即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8”是六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两个未来产业,前者包括时尚消费品、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3个特色优势产业,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型储能3个新兴支柱产业,后者是指智能无人系统、前沿新材料2个未来产业。“3”是三个现代服务业,即现代商贸、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及旅游休闲。

  荔湾将扎实做好基础支撑,在盘活土地资源、强化载体支撑、提速项目建设、激活创新动能、优化营商环境、建强人才队伍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构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羊城晚报记者马思泳

  天河区:

  加快建设“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在紧密衔接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市赋予天河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天河区提出全力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1”是一个总体要求,即坚持产业第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服务支撑制造业立市。“2”是两个主攻方向,即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12”是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时尚消费品、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4个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智能无人系统。“6”是6个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力争到2030年,天河区形成千亿引领、百亿竞发、梯次接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羊城晚报记者符畅

  白云区:

  做大做强“6+6+X”现代产业集群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谋划布局了“六大千亿级+六大百亿级+X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集群,构建起“千亿引领、百亿支撑”的产业格局。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强调,要聚焦发展5个左右主导产业,做大做强“6+6+X”现代产业集群。

  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集群成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6+N+X”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一步聚力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加快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要推动枢纽平台双管齐下,加快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要推动扩内需稳外需双向发力,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重点抓好336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加力提速推进“5+5+X”城中村改造。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奔赴,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羊城晚报记者符畅

  通讯员云宣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广州开发区2025年第一季度动工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开工152个项目,总投资14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1296亿元。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强调,该区将主动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当好领衔,切实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该区因地制宜,打开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门的密钥。具体包括“1”个总体要求,即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2”个主攻方向;“13”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6”个现代服务业。

  该区将以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为动力之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力争年内打造3-5个1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超1000家企业持续开展技改、数改、绿改。

  羊城晚报记者卢佳圳

  花都区:

  构建“1263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格局

  花都坚定“智造立区”“枢纽强区”“改革兴区”的信心,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天,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及政策正式发布,将构建“1263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格局。以新质生产力为“第一引擎”,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两大领域”,探索数智化与碳中和新路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产业并驾齐驱,前沿新材料等三大未来产业提前布局,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等五大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夯实产业体系,花都建立“区领导挂帅”工作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全力打造3大千亿级和6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后五年,花都经开区将实施“大改革”“大赋能”“大服务”三大行动,力争2030年园区GDP跃升至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羊城晚报记者冷霜

  番禺区:

  今年推动30个项目动工、18个项目竣工

  番禺区号召全区上下立足当下当季保全年,延续“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智造+智核”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为“再造新广州”作出番禺更大贡献。

  今年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之年,番禺作为经济大区必须勇挑大梁,扎实落实好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布置,以改革重构新优势,继续迸发异军突围、主动作为的干劲、激情,抢春播,打新粮。

  会上,16个新招商项目签约,14个重点项目动工竣工投产,涵盖汽车、时尚消费、高端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今年,番禺区将推动30个项目动工、18个项目竣工,确保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

  时尚产业是番禺全力打造的第二个千亿产业,番禺区时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时尚六品携手助力时尚产业尽快打造成番禺的第二个千亿产业、服务型先进智造业。

  羊城晚报记者徐振天

  通讯员番宣

  南沙区:

  以三个“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沙区提出,聚力产业发展大升级。紧密对照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转型,提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培优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基地;超前谋划未来产业,聚焦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打造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

  聚力营商环境大突破。坚持以企业和群众感受为首位,营造友好型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高效,拓展“网办、即办、免证办”,深化改革;推动投资便利,发布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搭建境外投资服务网络;推动企业服务有力,建立紧密政企沟通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

  聚力要素保障大攻坚。持续强化政策保障,用好国家和区级政策,出台扶持办法;强化用地保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出工业用地,建成产业载体;强化资金保障,用好母基金,谋划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羊城晚报记者冷霜

  从化区:

  以产业建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从化区委书记董可表示,将打造具有从化特色的重点产业“四梁八柱”。推动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培优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百亿集群,支持重点企业加快智能装备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装备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壮大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两个50亿集群,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国家级新材料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改造”,充分借力华为(从化)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等平台,开展技改数改项目,加快美妆日化、智能家居家电、食品饮料等时尚消费品产业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跃迁。

  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把握当前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发挥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高地的技术策源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因治疗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科学创新的试验落地。

  羊城晚报记者马灿

  增城区:

  加快构建有增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表示,将加快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紧盯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打造更多热点、燃点、爆点,抢占产业“新赛道”,增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应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传统特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加力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制造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科技服务、物流与供应链、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扩量提质,更好为制造业赋能增效。

  羊城晚报记者马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