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一、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背景

第一,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在岸实力。目前,中国占全球经济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5.86%,说明中国距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近、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进而北京的国际政治会议、国际经济会议、国际文化节庆活动也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国际交往场所,而北京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核心承载地,也要发挥服务主场外交的功能作用。

第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北京的光荣使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成立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可以说,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其中特别谈到在国际交往中心方面,要用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成果,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巡览航站楼,在讲话中特别谈到要联通“四个中心”,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了指导。

第三,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好“四个服务”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北京的“四个服务”基本职责中就包括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

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现状

第一,在顶层设计方面,实现由蓝图到实践的全面拓展。中央层面成立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而北京市16个区也成立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

第二,服务保障国家总体外交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北京成为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从2016年至2020年,我们高标准接待来华访问的党宾国宾团组900余个,1.2万余人次,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1300场次,如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冬奥冬残奥会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高效的服务保障常态化运行机制。

第三,承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经济产业基础雄厚。无论是人均GDP还是GDP总量,近年来北京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指数排名方面,一直居于靠前位置,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指标。从2017年至2021年,北京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已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同时,北京承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经济产业基础雄厚。在2022年《财富杂志》关于世界500强的榜单上,北京上榜数量是54个,超过东京、纽约、伦敦。

第四,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交往活力进一步释放。目前,北京已经与50个国家的55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其中区级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173个。

第五,国际高端要素加速集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服务业国际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论坛是国际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平台,金融街论坛是北京全球金融指数排名靠前的重要体现。2019年在京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达94个,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国际会议数量也会持续恢复。此外,在京的国际机构、国际组织数量也特别多,一方面是各国驻华使馆,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是国际组织总部,如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等,这些组织集聚了北京的国际高端元素。截至2023年8月,在京登记落户国际组织已达113家,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个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重要的国际性社会组织,还有一些重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

第六,服务国际交往的设施布局不断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要硬件的支持,那就是承载国际交往的基础设施,如新国展二三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怀柔雁栖湖国际会都、大兴国际机场、第四使馆区、国际酒店、地铁等。

第七,国际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可以说,北京近年来一直在奋力推进国际服务的优化。在国际教育方面,实施《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累计规划布局国际学校105所,国际教育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医疗方面,出台实施《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全面启动,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国际人才社区方面,编制实施《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中关村科学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加快建设。在国际语言环境方面,在全国率先颁布《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开展金融街等28个重点区域外语标识核查纠错,国际语言环境持续优化。同时,拓展城市多语言服务平台,提供英语等8种外语电话服务。打造“易北京”APP、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等服务平台,外籍人士在京工作、生活、学习便利度提升。国际营商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年名列全国排名第一。此外,境外安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如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领事保护处,探索领事保护工作新方式;创新运用“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及时了解北京市机构人员境外安全情况,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第八,民间外交蓬勃发展。近年来,北京的社团组织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如北京市指导一些社会组织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金砖国家非政府组织论坛等,代表了北京市民的形象与声音。此外,在政府层面,北京首尔混合委员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等,也形成了城市交往的新表现。

第九,积极参与全球城市治理,讲好北京故事。在全球治理新形势下,一些重要国际城市越来越走到国际交往舞台的前面,代表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包括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气候谈判、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例如,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朝阳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等多家社会组织参加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用民间视角讲述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向叙利亚难民营发放补助金及生活物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或人道主义治理。

(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波《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