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县的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车间”里,自动搬运车搭载着原材料往来穿梭,超快速换刀机、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通过整合AI算法、自动导引运输车与高精密机床,佳时特打造了“客户只需提供图纸”的无人化生产模式,可实现24小时自主运行,生产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我们与华中数控联合发布的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搭载了集成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的智能数控系统,成为展览会上AI技术与机床融合的典范。”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吉涛说。
这家企业20年前只是普通的机床维修商。凭借自主创新,佳时特完成了从维修服务到高端制造的跨越,S7系列机床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先进水平”认证,产线柔性配置、人机协同制造、工艺动态优化三大场景成为行业标杆,五轴加工中心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县里的创新支撑体系。”张吉涛说,2020年,佳时特面临研发资金短缺困境时,南昌县通过基金及时注资5000万元,并协助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南昌县建立“普惠+特惠”政策体系,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惠及5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
在平台建设方面,南昌县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引进大院大所共建科研平台。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等相继落户,为企业科研搭建共享平台。
南昌县还推广“揭榜挂帅”机制,让企业技术需求面向全国张榜。
“咸鸭蛋生产分盐水腌制和黄泥腌制两种工艺。盐水法生产周期长、蛋白过咸;黄泥法虽出油率高,但微生物和重金属超标风险大,改良工艺是行业升级的关键。”在与南昌县对接“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时,江西梅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茂伟抛出了企业的科研难题。这家以禽蛋制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希望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双重突破:改良传统盐水法降低盐度、缩短周期,同时研发成分明确的安全涂泥替代黄泥。
今年5月,南昌县发布2025年首批13项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吸引了包括武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35个科研团队参与攻关。截至目前,全县已推进4批次“揭榜挂帅”项目,带动研发投入1.86亿元,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从一家企业的创新突围到全域创新生态的构建,南昌县正以“政策—平台—机制”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