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就是“服务”的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把服务贸易划分为4种模式:一是跨境交付,如对外国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服务等;二是境外消费,如出国旅游、留学等;三是商业存在,如到境外开设会计师事务所或保险公司等;四是自然人流动,如专家出国讲学、医生出国提供诊疗服务等。其中,模式一、二、四合称为“跨境服务贸易”,模式三是以外商投资方式实现的,单独进行统计,反映贸易与投资的联动。

  服务行业门类很多,为便于分类和统计,服务贸易被细分成十二大门类,包括: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运输,旅行,建筑,加工服务,维修和维护,政府服务。其中,前6类合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或者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从无到有、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前列,取得了突出成效,有力助推贸易强国建设。

  第一,规模迅速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始于1982年的47亿美元,到2024年突破万亿美元,规模扩大了200多倍,跃居世界第二。第二,结构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快速提升,数字文化服务异军突起。第三,服务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国与200多个经济体保持服务贸易往来。第四,服务贸易与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日益强化的联动效应,成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形势变化等风险挑战。

  一是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基础、贸易结构、经营主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二是相关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国际话语权尚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全球产供链正在重塑,服务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应抓住战略机遇,将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转化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打破“重货物、轻服务”的路径依赖,从制度设计、开放水平、监管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着力提高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