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做好农牧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产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转型升级的前提。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加339万吨,增长3.8%。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均不同程度增长。今年以来,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好势头,我国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扎实。

  从大食物观角度来看,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还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的有效供给,缺一不可;在保障数量充足的同时,质量、效益、结构、品种都要兼顾,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把农牧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由一产独秀转为三产融合、由种养分离转为种养结合。优化结构、延伸链条、提升价值,把农畜产业带建设好、龙头企业培育好、生态优势发挥好,以此支撑高质量发展。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口粮直接消费不断下降,畜产品需求增加。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要努力让食物更丰富、结构更优化。目前,一些地方农牧业结构调整始终在较低层级徘徊,原因在于没能真正吸引农民。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律和地域特点,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饲则饲,将品种、区域、产业布局嵌入结构调整大棋局。打造粮经饲统筹、种养业协调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也是由增产导向迈向提质导向的关键。

  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链条长才能效益好。当务之急是把有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链条、网络化服务体系的农牧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加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功能、提高产业层次。功能拓宽,鼓励发展集休闲观光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家庭农牧业经济,有效融合三次产业。建强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业和现代物流园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提升后端流通能力。聚集资源,搭建技术集成和成果展示的平台基地,不断推动农牧业实用技术成果加快落地。

  提升农畜产品生态价值。牧区的一大价值在生态,发展农牧业也要突出生态特色。青海着力打造牦牛、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特色生态农牧产品;内蒙古重点打造国家级“粮仓、肉库、奶罐”,培育了相应的粮食、肉类、奶类品牌。更多地区不妨把提升农畜产品的生态价值摆在重要位置,以生态高标准实现产业高效益。持续扩大生态产品知名度,推进“两品一标一新”农畜产品认证,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的生态农牧品牌体系。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