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在中国文化书院成立40周年之际,科学人文分院在杭州孔庙西湖国学馆成功举办了聘书颁发仪式,同时启动了主题为“仰望星空”的科普讲座。
  科学乃自由之路,人文为成长必经。

  “科学乃自由之路”是吴国盛院长的题词,它蕴含着对知识与智慧的崇高追求。科学,作为探索世界的工具,引领我们走向自由的境界,让我们在理性的光芒下理解宇宙的法则。
  张文江副院长对此深表认同,“人文为成长必经”。科学赋予我们理性分析的能力,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寻求真理;人文则赋予我们同情与理解的力量,让我们在多元共存的社会中寻求和谐。

  李海波秘书长开场致辞

  下午3点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国文化书院科学人文分院秘书长李海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对到场的嘉宾和观众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不仅是一个活动的开始,更是见证科学人文分院成立的重要时刻。希望未来在学术委员会的引领和指导下,一群富有远见和智慧的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投身于这一富有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业。

  紧接着,陈越光院长宣布了对吴国盛教授的院长任命,并亲手颁发了聘书,标志着科学人文分院的新起点。
  随后,佟晓滨秘书长进行了授牌仪式,李海波秘书长接牌,并与陈越光院长、吴国盛院长一同合影,留下了这一时刻。
  由陈越光院长和李林副院长共同完成书院导师及学术委员会的聘书颁发,陈嘉映、张文江、张卜天等四位学者被正式聘为书院导师。
  陈越光院长为陈嘉映颁发“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陈嘉映教授随后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颁发了聘书给其他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张文江、吴国盛、渠敬东、张卜天。
  接着,吴国盛院长为张文江副院长、李海波秘书长以及齐达、魏颐宁、鲁博林副秘书长颁发了聘书,并发表了致辞。

  吴国盛院长致辞

  吴国盛院长在致辞讲话中和大家探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吴国盛院长提出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无论是科学加人文、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还是科学包含人文,都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学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虽然不常为人所熟知,但它对于理解科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至关重要。在中国,我们学习科学的初衷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我们更多地关注于科学的应用,而对科学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科学史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弥补这一缺陷,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
  在谈到科学史教育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关系时,吴院长认为,学习中国古代的自然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认清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不足,也是激励我们奋起直追的动力。科学史教育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均衡的态度,既要有自信,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吴院长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他本科学习物理,后来转向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研究。这一转变受到了个人兴趣和文化偏好的影响。他认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属于不同的体系,但中国文化对学习现代科学并无害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可能对现代科学的困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最后,吴院长想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不仅是知识的融合,更是精神的共鸣。让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忘人文关怀,共同推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桑大伟副院长致辞

  仪式的第三个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桑大伟副院长发表了致辞,对科学人文分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与李海波秘书长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未来将在学术研究与教育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陈越光院长致辞

  最后,陈越光院长上台致辞。
  “今天,我们站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想表达我的深深感激之情。首先,今天标志着我们第三次社会公共活动的圆满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们。同时,今天也是我们科学人文分院与安泰经管学院联手合作项目的开始,一个值得庆祝的签约仪式。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愉快顺利。
  我们的科学人文分院,汇聚了中国文化事业的杰出导师,他们是我们人文社会领域的标志性人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国盛老师和刘钝老师,去年他们的作品已经发布,我们无需再次重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力量。
  昨天下午,鲁迅先生的孙子专程从北京到绍兴,我们讨论了明年新文化运动100年的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鲁迅先生伟大贡献的回顾,也是对我们科学人文分类的起点的反思。110年前,新文化运动兴起,我们知道,无论是传统还是反传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救国,都认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引进西学,尤其是科学。
  100年过去了,我们的知识分子、学者和读书人面对了中国文化的建设性转型、现代学术的范例转型,以及从传统读书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尽管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只要我们还没有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我们就不能说自己已经完成了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也不能说我们已经确立了现代社会公民主体性的自觉。
  因此,我的期待有两个方面。首先,我希望我们能够在科学人文的命题下,继续前进,无论是通过普及性的培训讲座、学术研讨交流,还是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其次,我个人更关心的是,能否有一群有趣而精彩的人在这里相聚,进行深入的交流。在现代性磨难中,人们内心常常感到孤独,因此,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哪怕只是简单的见面,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慰藉。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视频,其中央视记者白岩松向中科院院士和马斯克提问关于人类移居火星的问题。我们的院士从实际出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改善地球的环境。而马斯克则从人类追求精神的角度出发,认为实现星际文明是人类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浪漫想象,这将赋予我们的人生更深的意义。”
  聘书颁发仪式后,“仰望星空”科普讲座正式开讲。讲座由吴国盛主讲,他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观众探索了宇宙的奥秘,从地球到遥远的星系,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学与人文的盛宴。
  吴教授首先探讨了天文学在古代的起源,揭示了它与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深刻联系。接着,他讲述了天文学家如何通过观测天象,发展出了最早的科学观念,构建了早期的自然观念,并形成了一个包含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的和谐整体宇宙论。吴教授追溯了天文学的演进历史,从行星方位天文学到数理天文学,展示了古希腊天文学如何为后世科学奠定了典范。他进一步分析了近代以后理性主义的发展,如何打破古典宇宙论,使天文学根据机械论重构,导致人与星空的疏远,并指出这可能是现代诸多精神症候的根源。最后,吴教授呼吁我们重新仰望星空,寻求内在心灵与外在宇宙、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重新连接,以恢复我们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陈嘉映老师点评

  陈嘉映老师点评,讲座主要探讨了星空对人文的深远影响,以及由此激发的求知精神。仰望星空,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更能激发我们探索未知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孕育了古希腊文明的原型,催生了近代科学的诞生。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想象力似乎受到了压抑。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深思。
  讲座期间,吴国盛还与观众进行了互动,回答了他们关于天文、物理以及科学哲学的诸多问题,现场气氛活跃,观众反响热烈。
  吴国盛院长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他指出,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并非科学本身做得不够好,而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在传统中不够发达。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回归自然,自然而然地生活,这源自于自信。
  活动最后,秘书长李海波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所有参与人员的努力和贡献表示了感谢。他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热爱,促进科学精神在社会中的传播。

  大成殿前,合影留念

  本次聘书颁发仪式暨“仰望星空”科普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化书院科学人文分院在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探索科学、理解人文的平台。我们未来将会举办更多此类活动,搭建一个深入科学奥秘、领悟人文精髓的桥梁,让科学人文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