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不仅标志着中医医术终于迎来社会认可的资格考核制度,也是中医作为我们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从业者得以借此正名的机会。恰恰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全球疫情中,中医古法的医疗手段与用药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医文化与医术再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



  实际上,中医医生在获得广泛承认前便已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身心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长期以来,他们都“名不正、言不顺”的在第一线劳碌着。例如,曾在庆祝《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大会上做出题为《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引领世界新医学的革命》演讲的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中医民办医院先行者、中医技术传承者吴传先。

  吴传先自幼接受家传熏陶,继承了其祖父吴棹仙——自1917年即悬壶重庆,药起沉疴、针挽濒危的人民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的家学,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认知与医者必需的仁心。在曾经的动荡年代,投身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成为四川大凉山间安宁河畔的一名赤脚医生。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曾云“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说的便是像吴传先这样靠脚板子走遍千家万户,为众人抱薪救火的人。吴传先和一众医生共同完成了新中国最初的卫生知识科普、传染病防治、消灭血吸虫、接种疫苗等基层必需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诊治经验,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地基。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吴传先也投身时代浪潮中,只是与寻常人家下海淘金不同,吴传先的前路始终只有中医的传承与发扬。凭借多年行医积累的名望,吴传先在多位著名中医界人士的支持下,由四川省科协批准,吴传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民办中医药研究机构“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提出了“振兴中医”的口号,迈出了振兴中医文化的第一步。

  为四川乃至全国的中医发展而频繁走动社会各界的同时,吴传先也在丰富中医文化版图,深入研究中医技艺与文化。仅在创办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后数年后,吴传先便在中医药研究上先后成功地完成包括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论文《脏腑经络的四维时空网络结构和子午流注针法》在内的十多项成果,承先人绝艺,启后世医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东西方医学交流逐渐频繁,中医学术大会、健康论坛等中医交流渠道也渐渐多了起来。这让苦于缺乏传播交流中医的吴传先深受鼓舞,于是他开始用更多精力投入到中医交流传播的运作中。他带领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创办了“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并常年作为会议的常务副主任和学术负责人,该论坛创办至今已举办了八届,每一届论坛都会诞生出崭新的中医学术成果与应用。



  如今,吴老虽已淡出学术前沿,却华丽转身桃李,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授权下,为民间医生和基层医生举办了中医医师资格的考前培训。他协调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们,不仅为前来参加培训的民间中医和基层医生提供了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还进行了一对一、手把手地辅导,帮助他们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核。此外,吴老还计划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大国医传承导航工程”,并申请组建“吴棹仙国医专修学院”,以促进民间中医和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技法演示、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



  数十年坚守所结硕果累累,吴老终其一生未曾有负于其祖父吴棹仙所题的诗:“曰老而传,启后承先。金针一粒,陈艾百年。苦读勤耕,自力更生。神农尝草,百代留名。”传播先进中医文化技艺,吴老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