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多位与会跨国公司领导人表态看好中国长期增长潜力,将持续扩大在华发展规模,对中国投出“信任票”。

跨国公司加码“投资中国”的背后,是中国市场不断增强的“磁吸力”。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跨国公司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将更加坚定。

  吸引外资“强磁场”

  跨国公司正持续扩大在中国的布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54家,同比增长11.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94.7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发展势头,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稳定良好的预期。根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超600家外资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七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环比提高约3.8个百分点,可见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峰会上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显示,跨国公司通过投资中国,在利润收益增长、成本结构和要素配置优化等方面持续受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至2022年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华营业收入从23.7万亿元增长至27.8万亿元,年均增长4.1%。

  “跨国公司重视并投资中国市场的原因在于我国拥有广阔的经贸市场,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我国坚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投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提升了外商投资信心。

  今年以来,各地密集推出相关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例如,上海于7月份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实施方案》,涉及提高外商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也多次“瘦身”。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断增加,我国不断打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组合拳’,为跨国公司扎根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吕越表示。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未来,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从经济发展前景看,我国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宋思源表示。

  谈及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宋思源表示,在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方面,应特别在服务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放宽准入限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吕越认为,应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尤其是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同时,应强化相关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大合力。另外,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实现规则、规制的相通相容,并高度对接DEPA等国际数字经济规则,从而促进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本报记者 张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