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药业(600521.SH,股价15.78元,市值231.45亿元)一波三折的定增事项还未落地。
近日,华海药业公告拟再度调减定增募集资金规模。具体来看,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由9.3亿元下调至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由2.8亿元下调至1.8亿元。募集资金总规模将从不超过12.1亿元调整为不超过6亿元。
这已经是华海药业第三度下调此次定增的募资规模。根据公司在2022年披露的预案,公司初始拟募集资金为不超过15.6亿元,最新的募资规模较之缩水超六成。
针对三度调减募资规模一事,华海药业方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调整是结合市场变化及公司未来发展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审慎决定。
三度下调定增募资规模
近日,华海药业公告拟调减定增募集资金规模。
公告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现调整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规模,将募集资金规模从不超过12.1亿元(含本数)调整为不超过6亿元(含本数)。
下调拟募资额后,本次募投项目对应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也将相应调整。具体来看,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由9.3亿元下调至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由2.8亿元下调至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华海药业第三度下调此次定增的募资规模。
根据公司在2022年披露的定增预案,公司初始拟募集资金为不超过15.6亿元。除前文的两个募投项目外,还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向抗病毒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项目。
在上交所问询抗病毒特色原料药项目的必要性及风险后,华海药业取消了这一募投项目,并将募投资金规模下调到12.1亿元。据公司当时的问询函回复,特色原料药项目不再作为募投项目后,会改为使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
也就是说,华海药业定增募资规模从15.6亿元一路缩减至6亿元,缩水超六成。
另一方面,仍需进行的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为13.2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减少后,华海药业需要自筹更多资金投入建设。记者注意到,该项目在2023年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截至2024年6月末尚未出现于在建工程中。
针对三度调减募资规模一事,华海药业方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调整是结合市场变化及公司未来发展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审慎决定。
涉足创新药业务多年未有产品上市
从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华海药业2024年的业绩有所改善。
预增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年度归母净利润11.4亿元至12.4亿元,同比增长约37.3%到49.3%;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约29.4%到40.7%。
近年来,除了原主营业务制剂和原料药外,华海药业也积极发展创新药业务。根据2024年半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有在研项目20余个,其中12个项目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截至目前,华海药业尚无一款创新药物推动至上市。
除无一款创新药上市外,华海药业还多次转让在研管线。2025年1月,华海药业通过中国技术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HHT101项目的专利权、技术成果等权益。转让价格包括首付款6000万元和里程碑付款,以及药物上市后销售额1.5%的分成,总交易底价为1.1亿元。
HHT101项目是华海药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军科院)共同开发的1.1类抗抑郁新药,具有原创化学结构的小分子化合物。该项目已完成I期Ⅱa期和Ⅱb期临床试验。截至转让时,华海药业在该项目上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6490万元。
华海药业还在2023年将自主研发的凝血酶抑制剂(HHT120项目)相关权益转让给丽珠集团,首付款与开发里程碑款合计5100万元。
在公司此前进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也有不少投资者质疑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度较慢、管线推进效率低等等。
记者注意到,华海药业在去年底还为自己的创新药平台子公司华澳泰增资扩股,引入海璟创投作为新晋投资者。值得一提的是,该事宜对回购进行了相关规定,提到“如华澳泰未于本次增资完成日后的3年内完成一款产品获批上市;未于增资完成日后的5年内完成两款产品获批上市;华奥泰未在增资协议约定的时间内实现境内/境外上市”等情形,增资方有权要求华海药业回购全部新增股权。
除了投资者的“鞭策”之外,该约定也为华海药业的创新药研发扭紧了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