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重不确定性,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aul Gruenwald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接近3%。他强调,尽管全球面临着关税及潜在通胀等一系列挑战,但中国将继续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预计将单独贡献全球增长的约1%。

  “比如DeepSeek的成功,这是一个惊喜的突破,令人惊讶,展示了在相对较少的资源条件下(如芯片等)仍然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我们还知道,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成功。之前我们讨论过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而中国在电池太阳能风能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取得了持续的进展。”他说。

  欧洲央行今年的降息空间比美联储更大

  南方财经:欧洲央行的利率路径是怎样的?

  Paul Gruenwald:我们预计欧洲央行今年还会降息3次。欧洲经济实际上在去年已出现放缓,通胀率降至2%以下,但目前又回升至2%左右。不过,欧元区正处于复苏阶段,与美国不同,欧元区已经经历了因高利率导致的经济放缓。

  欧洲央行在降息方面比美联储更为激进。我们预计,欧洲央行的中性利率将在2%的水平,因此他们还将进行多次降息。目前,欧洲面临的挑战是,欧元区的部分地区(如西班牙)表现相当不错,而德国则有些挣扎。因此,欧洲央行需要为整个欧元区找到合适的政策立场。不过,我们认为,欧洲央行今年的降息空间比美联储更大。

  南方财经:正如你所说,德国目前比较挣扎。德国经济到底经历了什么?

  Paul Gruenwald:德国面临几个不利的冲击,其中之一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断供,这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冲击。此外,德国在汽车领域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这些风险在德国比欧元区其他国家更为突出,因此德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更大的影响。

  在德国,关于自身竞争力以及企业需要应对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的讨论非常多。事实上,这也是德国的头号投诉问题。问题不在于中国的汽车或俄罗斯的天然气,而在于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

  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都在思考如何提升竞争力。虽然我们看到德国经济有所回升,但仍然落后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这与前几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我清楚地记得,不久前人们还担心南欧国家的经济状况,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而北欧国家表现较好。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南欧似乎表现得更好一些。

  不过,围绕欧元区竞争力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主要聚焦在德国的竞争力及如何增强整体的竞争力上。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变化速度比周期性因素更慢,但我们预计未来在这方面会有一些进展。

  看好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南方财经:中国经济呢?

  Paul Gruenwald:中国经济非常有意思。我们知道房地产过剩的问题、消费者信心的弱化,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解决房地产的供给过剩问题、改善家庭信心,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需要完成的任务。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不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

  比如DeepSeek的成功,这是一个惊喜的突破,令人惊讶,展示了在相对较少的资源条件下(如芯片等)仍然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我们还知道,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成功。之前我们讨论过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而中国在电池太阳能风能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取得了持续的进展。

  所以,我们的看法是,除了房地产行业,中国的制造业和生产力仍然表现不错。房地产市场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增长,但中国经济的其他部分仍然充满活力。因此,在我们对今年的预测中,依然看好中国经济的表现。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消化过剩,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尽管存在阴霾,中国经济依然有亮点,且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南方财经: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增长动力?

  Paul Gruenwald:增长的核心在于生产率。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并保持繁荣,就必须实现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当然,你可以通过资本深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但中国劳动力增长已经开始放缓,这与我们在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所看到的情况类似。因此,增长的动力必须来自生产率。

  挑战在于,如何继续确保生产率的高速增长。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因为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的这几年里表现优于许多发达经济体,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生产率的提升。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增长中生产率表现良好,而在欧洲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正是导致两者差距扩大的原因。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国。如果中国想要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竞争力,动力必须来自生产率。

  关税对经济增长和市场情绪有负面影响

  南方财经:特朗普已经发起新一轮关税战。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

  Paul Gruenwald:我的团队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关税的报告,重点研究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提议征收的25%关税、对中国的新增关税以及针对欧洲的关税。几项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关税几乎总是负面的。因此,我们预计会出现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胀率上升以及相对较高的政策利率。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对于美国而言,受到的影响通常小于贸易伙伴。像美国这样相对较大的经济体,尤其是一个以内需为导向的经济体,受关税的影响可能低于墨西哥或加拿大,但这些影响仍然是负面的。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这种不断谈判和达成交易的过程对长期决策并不有利。试想,如果你是一位投资者、一家企业或一个家庭,正打算做长期投资决策,但你们无法确定将来世界会何去何从,关税会是什么情况,利率又会如何变化。

  总体而言,关税对经济增长和市场情绪都是负面的。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的后续发展,但我认为信息是明确的:关税在宏观经济层面是负面的。

  南方财经:特朗普此前表示,美联储应该降息,与他的关税政策“齐头并进”。你是否赞同?

  Paul Gruenwald:各国央行保持独立是有原因的,这不仅仅适用于美国,而是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央行之所以独立,是因为我们希望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政治发展的干扰。显然,任何政府——不仅仅是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都希望经济表现更好,运行得更热一些,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希望赢得民众支持并获得连任,因此总是倾向于推动略微宽松的政策立场。

  这也是我们设立央行的原因。鲍威尔主席一直非常明确,他在选举之前就清楚表态,美联储是独立的。他们关注经济状况和通胀压力,然后据此做出政策利率的决策。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继续下去。政客们总会对美联储发表看法,但美联储的独立性在美国是被确立的。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改变。

  为走向可持续增长,美国经济需要放缓

  南方财经:你如何预测今年的美国经济?预期的增长率是多少?

  Paul Gruenwald:美国经济最近有些过热,去年增长了2.8%,前一年是2.9%。如果能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那当然是最好的,但这种增长速度并不符合低且稳定的通胀。因此,美联储一直保持较高的利率,金融状况相对紧张。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速度极限”大约是2%,所以我们的预测是今年增长将放缓至大约2%。

  同时,我们认为通胀将继续接近美联储的目标,即2%。虽然这条路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会慢慢趋近。我们依然认为这会是一个“软着陆”的情景——即美国经济能在没有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虽然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历史经验,但我们认为这次的条件已经具备,包括强劲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这些因素可能使得经济增长逐步降至2%。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预期美国经济会放缓,但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这也可能是我们认为美联储对金融条件保持相对紧缩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美国经济需要放缓,才能走向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南方财经:为什么美国经济为了走向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需要放缓?

  Paul Gruenwald:如果我们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通胀将会过高,经济将变得有些过热,利率会被迫维持在较高水平。我们认为当前的增长速度不可持续。

  如果美国或任何其他发达经济体能够维持2.5%到3%的增长率,那当然听起来很棒,但如果你看看我们的生产率增长、劳动力增长以及其他经济基本面,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率可能在2%左右。不同的估计值会有所差异,有些人认为是1.8%或1.9%,我们认为美国的可持续增长率略高于2%。但无论如何,很显然我们必须放缓增长。当然,一些人,包括政府,可能希望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但我们认为这并不可持续。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利用资源,保持低且稳定的通胀率。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放缓增长的逻辑。

  南方财经: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将是多少?

  Paul Gruenwald:全球经济预计将增长约3%,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美国、中国和欧洲的经济体量大致相同,但由于中国的增长速度快于美国和欧洲,中国将继续是2025年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几乎将单独贡献全球增长的1%,然后是美国。

  我认为全球增长接近4%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那是中国故事的巅峰时期,当时中国的增长率达到7%甚至8%。如今,中国经济正在成熟并放缓增长。不过,全球略高于3%的增长率也不算差。如果我们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增长,假设美国增长为2%,欧洲和新兴市场为1.5%,印度增长为6.5%,这大概是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情况。因此,全球约3%的增长预测与我们认为的全球经济趋势增长率大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