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来到重庆,开展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和交流研讨,9月17日,研修班学员走进长安汽车数字智能化工厂考察,汽车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让不少学员直呼“这里的汽车产业技术走得很靠前!”“重庆很有科技感。”

  当天,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冈比亚、格林纳达、基里巴斯、柬埔寨、南非、塞浦路斯、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约旦、智利等12个国家的35名官员参与了此次考察交流活动,以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合作和标准化技术交流,共话产业发展、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如何加强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

  当天,研修班学员一行来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了长安汽车数智化工厂和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

  在长安汽车数智化工厂总装车间,学员们见证了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线,感受“中国智造”的高效率、高标准和高质量。在长安全球研发中心展厅,阿维塔、深蓝、启源等高端新能源整车产品悉数亮相,三电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技术成果全面呈现,向学员们展示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

  “乌兹别克斯坦也从中国引进了很多技术,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车辆技术领域进行更新一轮的合作,把它落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汽车厂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参观后,直言长安的技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用“高科技”来形容此次重庆之行的印象。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中,中外嘉宾齐聚一堂,讨论如何更好地加强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品、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及潜在合作进行探讨。

  当前,重庆市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加快打造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鹏介绍了重庆汽车产业标准化情况,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已形成包括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体系,累计主导制修订汽车行业国际、国家等各级各类标准530余项,12名汽车领域专家获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资格。

  不少嘉宾在发言中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与互认,已成为打破贸易壁垒、促进产品和服务高效流通的重要基础。多国官员当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推动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互认等方面深入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渝期间,研修班学员还参观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中外代表围绕企业产品、技术、标准国际化推广及潜在合作领域等内容开展了探讨。

  本次研修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联合相关机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