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2025年,上市公司高管被查呈现井喷态势。

上市公司高管“落马”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对过去不规范的商业生态的一次历史清算。

2025年以来,围绕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风暴正持续发酵。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涉嫌违法违规等问题先后被留置。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年初以来,A股已有至少18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实施留置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涉及环保、医药、化工、科技等多个行业。

这一系列案件不仅引发市场震动,对公司市值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反思。

以创业板环保龙头国泰环保为例。

8月17日,国泰环保,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陈柏校被杭州市临平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国泰环保作为污泥处理行业的领先企业,国泰环保2024年污泥处理规模达300万吨/年,而陈柏校直接持有公司36.38%股份,在战略决策与技术研发中扮演核心角色,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柱”。

消息一经披露,8月18日开盘,国泰环保股价较前日收盘价暴跌7.65%,盘中最低触及31.08元/股,跌幅逼近10%跌停线,最终收跌6.29%,远超环保行业平均波动水平。

2024年,国泰环保营收仅微增1.98%至3.1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 4.8%;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9.66%。

尽管公司强调“治理结构完善、生产经营正常”,但实控人涉案的风险与业绩下滑的压力叠加,使其市值面临重新评估,投资者信心受挫,企业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医药行业在2025年持续处于监管的高压态势之下。

5月,牛磺酸龙头永安药业董事长陈勇被留置,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预降超70%。永安药业在牛磺酸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董事长涉案使得公司经营前景不明朗,股价波动剧烈,市值随之下滑。

事实上,医药行业高管涉案并非个例。三博脑科董事长张阳于4月被留置立案。

家居零售与制造业领域,居然智家实控人汪林朋、美凯龙时任总经理车建兴,先后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这两家企业均为家居行业头部主体,其高管涉案事件迅速引发市场对行业经营环境与企业治理水平的担忧,直接导致两家公司股价下跌、市值大幅缩水,对行业整体信心造成冲击。

科技板块同样未能幸免。

8月19日至21日,科创板明星企业达梦数据(688692.SH)连续公告两位核心高管被查:董事兼总经理皮宇被湖北省应城市监察委员会留置,董事兼高级副总经理陈文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管护措施。

两人均为公司创业元老,分别负责市场与销售核心业务。三天内两位高管“同时掉线”,不仅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质疑,更暴露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关键岗位监督上的漏洞。

化工行业包括百川股份实控人、董事长郑铁,世名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陆勇。

化工企业往往涉及大额资金流动和复杂的项目运作,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停滞,对行业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

梳理这些案件可发现,地产、医药、化工、科技、金融等六大行业,涉案企业占比超80%,成为监管重点领域。而被留置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形式多样,其中已披露的罪名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财务造假、挪用公款、职务侵占以及内幕交易等较为常见。

8月19日,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因涉嫌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被银川市人民检察院逮捕,同日,天娱数科公告其董事郭柏春以同一罪名被采取强制措施。

“一人两职”的跨境腐败案件,揭示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的新型犯罪模式。

财务造假也是重灾区。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条件、维持股价或者获取融资,通过虚构收入、利润,隐瞒成本、费用等手段,制造企业业绩良好的假象。

以东方通为例,该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早在2024年,其就因收入确认不当被责令改正 ,全资子公司相关项目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导致财务数据被调整,净利润从盈利变为亏损。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诚信基础。

跨境资金运作:亚钾国际郭柏春通过虚构海外项目挪用公款,涉及金额超2亿元。

在众多民营企业里,部分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法律法规,最终陷入违法违规的泥潭。

目前,涉事上市企业多达20余家,市值总和超过2000亿。

有评论认为,高管们的这些不当操作,直接打击了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价一跌,最倒霉的还是普通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损失谁来补?

更严重的是,还损害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根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前提是相信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当大量高管违法违规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受挫。这可能导致资金流出资本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和流动性。

长期来看,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阻碍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如果资本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将会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创新发展能力。

面对这场监管风暴,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多管齐下,首要任务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外部监管力度是当务之急。

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不仅要对涉案企业和高管进行经济处罚,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应坚决予以退市,清理出资本市场。

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使监管执法有更明确的依据。

2025年的监管风暴,给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既是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力震慑,也是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契机。只有从企业内部治理、外部监管、法律法规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有效遏制高管违法违规行为,重建资本市场的信心和秩序,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石。对于企业而言,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方能在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的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