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2月24日电(王柘)上周(2025年2月17日至2月21日)债市收益率整体宽幅上行,资金面持续偏紧环境下,利率调整从短端向长端传导,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1.70%上方,全周走高超6BP。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逐渐降温的同时,权益走强压制债市情绪,“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

  行情回顾

  2025年2月21日,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50年期较2025年2月14日分别变动10.02BP、11BP、10.92BP、12.41BP、10.52BP、6.54BP、8.5BP、8.4BP。

86362064893840c48caf796b3cd06a1f.png
b43501a59d514f6180795682570820a1.png

  具体来看,周一,资金面维持偏紧格局,前一周五公布的1月社融信贷迎来“开门红”,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提振权益市场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债市全面调整。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2.85BP至1.6725%。周二,当日MLF到期5000亿元,央行仅开展4892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对冲MLF到期,实现净回笼438亿元,在月度税期临近以及地方债发行加快背景下,央行流动性管理仍偏审慎,资金延续紧势,利率债收益率早盘普遍上行,午后随权益转弱债市有所反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盘中最高上行3.25BP至1.705%,尾盘收于1.67%,下跌0.25BP。周三,资金面小幅转松,资金利率回落,债市情绪略有回暖,长端表现好于短端。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下行1.25BP至1.6575%。周四,2月LPR维持不变,央行公开市场延续净回笼,税期扰动下,资金面整体偏紧,资金价格居高不下,债市中短端带动收益率整体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3.75BP至1.695%。周五,公开市场结束连续多日净回笼操作,转为净投放840亿元,但资金仍维持紧平衡,叠加股市表现强势,继续压制债市情绪,利率债收益率大幅攀升。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3.25BP至1.7275%。

0f8de23775d849178ef0304ada49eff7.jpg

  国债期货震荡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下跌2.63%,10年期主力下跌0.62%,均创年内新低;5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下跌0.18%,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07%。

  中证转债指数周线三连涨,升至2022年2月以来高位,周涨幅报1.32%,周五收盘报433.73。

  一级市场

  上周利率债合计发行87只、8379.88亿元,其中国债发行2只、143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0只、1674.90亿元,地方债发行65只、5274.98亿元。

  上周地方债发行额度创年内新高,北京于2月18日率先拉开本轮土储专项债发行序幕。北京本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包括101亿元一般债券和462.9亿元专项债券,均为新增债券。其中,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

  据已披露公告,本周(2025年2月24至28日)利率债计划发行109只、7238.57亿元,其中,国债计划发行2只、209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将发行3只、270亿元,地方债计划发行104只、4878.57亿元。

  海外债市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周冲高回落,市场担忧美国财政减支和政府裁员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截至周五(2月21日)尾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42%,全周累计下跌6BP。2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20%,全周累计下跌7BP。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收窄1BP。

chart.jpg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月19日公布的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担心联邦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成为推高通胀水平的一大因素,一致同意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就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减少监管和税收的政策等展开讨论,认为在贸易和移民政策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胀存在上行风险”。绝大多数与会官员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仍然是限制性的”,为美联储提供了“评估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和通胀前景的时间”。美联储希望在看到通胀形势进一步改善之后再对利率作出调整。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多名官员2月20日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贸易、移民及其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通胀反弹风险正在上升,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造成较大影响。其中,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表示,考虑到美国经济面临的各项风险,“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是适当的”。她指出,尽管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风险已降低,但通胀上行风险仍然存在。美国通胀率要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表示,美国企业界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普遍担忧”,包括加征关税、移民政策和法规变化产生的经济影响等。“企业担心关税将增加成本,随之可能把更高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他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两次,分别降息25个基点。但他同时表示,降息前景“不确定性相当大”。

  圣路易斯联储银行行长阿尔伯托·穆萨莱姆也表示,政府政策变化将增加通胀走高的风险,可能导致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甚至将被迫在加息对抗通胀和降息缓冲经济下行之间艰难抉择。

  2月21日出炉的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通胀调查终值数据中,消费者对未来5-10年的长期通胀率预期上修至3.5%,创1995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71.7跌至64.7,低于分析师预期,构成该指数的5个分项均出现恶化。超过一半的美国消费者预期未来1年里失业率将升高,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公开市场

  上周公开市场共开展15261亿元逆回购操作,因当周共有10443亿元逆回购和5000亿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到期,公开市场全口径实现净回笼182亿元。

  春节后至今,央行连续三周净回笼资金,累计净回笼15104亿元。上周除周五(2月21日)净投放840亿元外,周一至周四分别净回笼385亿元、438亿元、191亿元、8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月20日公布,2025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连续第4个月维持不变。

  本周公开市场将有15261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到期量分别为1905亿元、4892亿元、5389亿元、1250亿元、1825亿元。

  要闻回顾

  民营企业座谈会2月17日在京召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先后发言,就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市场监管总局2月19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消费供给提质、消费秩序优化、消费维权提效、消费环境共治、消费环境引领等五大行动深入开展,供给质量不高、市场秩序失范、维权效能不足等问题得到系统治理,商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消费风险明显降低,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效果显著,经营者诚信意识普遍增强,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消费环境明显优化。

  国务院办公厅2月19日转发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适时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研究制定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适时对外公布并稳步实施;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优化药品带量采购;抓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落实……行动方案在外商关切领域明确了“任务书”。方案明确,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外资服务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支持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财政部2月20日公告,为探索在境外发行绿色主权债券,财政部参考国内外最佳标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现对外发布。未来,财政部将以此为基础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丰富国际市场高质量绿色债券品种,吸引国际资金支持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2月20日召开党委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消费。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

  证监会2月21日消息,中国证监会2月17日召开党委会强调,要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着力点,抓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落地,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要积极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配合有关部门化解拖欠民营上市公司账款问题,统筹做好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会同相关方面稳妥处置民营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推出更多典型案例。

  机构观点

  兴业证券:当前资金是债市最核心的问题,资金偏紧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间流动性水位偏低以及央行流动性投放不足。“货币政策中性”可能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约束。只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从提振需求侧出发,才能进一步支持经济修复,也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或将进一步转向配合“宽财政”,从需求侧出发稳定市场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债市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紧平衡的时间可能超预期;债市负债端的压力在明显增加;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存在持续抬升的可能性。建议投资者积极防御,降杠杆、降仓位、降久期,做好流动性和负债管理可能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有国债期货工具的投资者,建议积极使用国债期货的套保功能。

  申万宏源:市场的大幅调整,来自流动性悲观预期下的压力集中释放。本轮市场大波动后,机构对债券利率单边下行的预期减弱。中期来看,双降落地后,若财政扩张超预期,可能进入资金利率中枢重定位与资产配置再平衡的过程,届时如果伴随基本面的持续修复,债券市场可能会进入真正的重定价过程。

  民生证券:债市当前的核心“矛盾”仍在于长期趋势和短期叙事的分歧,资金紧平衡下短端调整至具有性价比的区间,考虑到当前曲线趋平,资金进一步收紧的风险相对较小,存单、短债或迎来配置窗口,以及资金转松下中短端二永债也有一定配置价值,策略上建议存单、短久期信用债+30年超长利率债的哑铃型组合。此外,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修复斜率、政府债供给压力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或仍是债市的潜在风险点,震荡调整行情或有所延续。两会后建议关注政策预期兑现和经济修复验证,把握阶段性交易机会,灵活调整仓位和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