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1501b-9393-42d2-bd2a-cce72eb3f4a3.png


2019年8月22日,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

在以“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广西贵港华堂天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海麟进行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

我是广西贵港天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特别感谢中国企业报集团给我们的支持。

我在微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已经有23年,主要研究什么呢?微生物菌群生态系统应用研究。经过20几年的研究,我觉得微生物将给人类很好应用的话,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变革。到底在哪方面有应用呢?我结合我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大家都知道雾霾非常严重,我觉得微生物可以解决雾霾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比如在解决雾霾的时候,要解决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比如秸秆焚烧等等高热食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焚烧呢,我们秸秆通过微生物分解到土地,让土地更加好,种出来的东西就更好。我们在这些年研究中跟国内外很多专家在交流当中,其实雾霾并不严重。更严重的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土地经过工业化几十年的农药、化肥等方面的适用,已经严重被破坏。整个土壤环境被破坏了,比如土壤里面有专门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提供肥能力的等等,这些全部被破坏了,微生物能解决吗?完全能解决。所以如果说通过微生物的改造,通过用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土壤恢复到工业化阶段是完全可以的。带来的产业价值,我们跟一大批专家做了分析,数百万亿的产业价值在里面。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吃东西是不安全的,为什么不安全呢?我们种植来讲微生物有机肥有好几种,包括微生物有机饲料研发也走在了前面,如果这些能够广泛应用的话,我们未来吃的东西一定是安全的。生产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也是一个大问题,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等等农作物,大家都应该知道,现在的加工方式是高温、高压,高温高压的情况下是对营养物质的破坏,不是对营养物质的提高。第二为了保证品质,还有各种各样的防腐剂、添加剂,这样一来其实是不安全的。

如果用微生物的方法,我们是不用做这些。而微生物最大的特点,一是,有解毒功效功能,把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无害的;二是,把细胞里有效成分释放出来形成小分子,人体可以直接吸收的。用我们技术研究的一系列产品,有效率可以提高28倍。我们解决所有粮食的深加工问题。

还有中药,中药在国际地位是相当低下的,但是我近些年的研究,跟包括很多企业家研究,利用我们的技术,我们认为完全可以超越西医。因为中医讲的是标本兼治,辩证科学,在这里中医为什么不能超越西医或者被国际认可呢?主要是里面一整套的评价标准,这个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如果说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运用微生物把副作用降低。第二个分解出来东西,甲是甲、丁是丁、卯是卯,评价体系就出来了,而且中医有辩证主义的疗效方法。如果用我们的微生物技术,标准化之后,我相信我们的中医完全可以实现的。

我现在在这些研究里面都有一定的成果,而且有一定的产品出来。还有很多包括微生物医疗,我不是医生,我不方便讲,但是非常有效的。我亲友里有122例癌症患者,到这里来,目前七年了,到这里来还有116例好好的活着。

微生物真的是非常奇妙。现在我还研究非常有趣的东西,就是微生物信息流,如果未来人类把微生物信息和AI、大数据相结合的话,我相信新的人类会出现。但是有一点就是跟现在整个学界最担忧的就是用大数据和AI作为人工智能,可能危害人类,我们不如从人类本身出发。我研究这些,但是这些都是高大上的,讲起来好像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做的研究,目前公司成立四年时间。我们酿的酒喝不醉的,调节益生菌,调养身体。

今年生产葡萄酒,到目前为止我们订单接近10个亿。而第二个现在利用微生物做的各种产品,包括保健品,包括饮品,有两个产业园,现在100天建成5个智能化现代工厂。哪5个呢?第一年产20万吨的微生物,第二是年产20亿罐的保健功能的饮品,年产500万平的葡萄酒,年产5000万平的保健饮品,我们现在进展非常顺利。我们能出让的技术有上千种。

下一步在南方发展,也一直紧盯着北方,我希望尽早到北方来,京津冀是一个风水宝地,我希望在这里有一个地方。

这里一区九园,少一个园,应该一区十园,我不知道廊坊的高新区有这个决心,如果有这个决心,我相信我会带来更多的企业。比如年底会有十几家企业跟我们签约,签约的金额高达50个亿,会在广西汇洋落地。

最好是一区十园,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科研加团队已经700多人了,我们会启动微生物科技委员会,现在我知道要报名的参加委员会的有300多个企业,我们会后有了有700多名科学家支撑公司,很快就有300多个企业做支撑。所以我希望如果是可以,或许廊坊是我们一块宝地。谢谢!

(本文系樊海麟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