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或影响股息收益

  对于高息股投资者来说,获得股息收益成为主要选择。因此,除了关注公司自身经营之外,还要关注另外一个因素,即可转债转股后稀释股权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先看一个具体案例,即大秦铁路。截至2025年1月10日,大秦转债剩余规模66.4亿元(面值),结合下半年转股的节奏和公司2024年12月25日的赎回公告,可以推断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的35.7亿元尚未转股。

  2月5日是大秦转债最后交易日,也是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估计大部分投资者会在春节前完成转债相关的安排,也即在未来数个交易日内,剩余30亿元左右的流通转债将完成转股。

  根据Wind预期测算,2024年/2025年股息率能达到4%、4.6%。很明显,该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此前数年的超过6%的水平。之所以如此,与大秦铁路的股权被稀释有一定的关系。

  此前,大秦铁路的股权已被稀释过一次。2024年7月3日晚间,大秦铁路公告,7月3日,公司收到中信金融资产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告知其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将其持有的3001万张大秦转债转为大秦铁路A股普通股,转股价为6.22元/股,转股股数为4.83亿股。

  据了解,此次可转债转股后,中信金融资产合计持有大秦铁路A股普通股9.07亿股,占大秦铁路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

  如何影响?

  由此可见,可转债规模太大,对正股会有稀释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红利。

  我们先看股本增加与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显然,可转债持有人转股会使公司股本增加。例如,原本公司股本1亿股,盈利1000万元,每股收益0.1元。若大规模可转债转股新增1亿股,股本变为2亿股,盈利不变时,每股收益降至0.05元。而公司分红常依据盈利与每股收益,盈利分摊到更多股份,可能导致每股红利减少。

  另外,市场信心也会影响到股价。可转债规模过大,市场或担忧股权稀释及公司业绩增长压力,影响投资者信心,致股价下跌。公司为稳定股价,或减少分红以留存资金用于发展。

  可转债转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在转股期内。《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规定,可转债自发行结束之日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期限由公司根据可转债的存续期限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定。例如,某可转债发行结束日为2023年1月1日,那么自2023年7月1日起至可转债到期日这段时间为转股期。

  符合面值要求。申请转股的可转债总面值必须是1000元的整数倍。

  一般来说,当股票市场价高于转股价格时,投资者才会选择转股。比如,公司规定如果正股价格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130%,则满足转股条件。

  此外,募集说明书约定的其他条件。如某些可转债设置了强制性转股条款,当满足约定的强制性转股条件时,发行人可实施强制性转股。如南化转债,公司股票上市后,收盘价在1999年8月3日(含此日)至2000年8月2日(含此日)之间持续高于转股价250%或250%以上达35个交易日以上等情况,公司有权将剩余转债强制性地全部或部分转换为公司股票。

  据了解,在高息股中,尤其是银行股,可转债规模并不小。比如浦发转债、兴业转债规模均为500亿元,另外上银转债达到200亿元,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的规模也在百亿以上(见表1)。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这类银行股可转债转股后对股权稀释的影响,以做出合理的选择。

  表1 部分上市银行可转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