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科技集团发布的创新指数(Innovation Index)调研报告显示,那些创新领导者正因为采用了端到端的创新战略,才能很好地应对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挑战、环境不利影响等,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而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来看,“全面复苏”仍是主基调,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才是突破困境的根本途径。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创新思维、创新技术锻造新质生产力,对各行各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向人工智能(AI)时代,尤其是AI所带来的对IT基础设施、数据、算法以及行业应用场景的冲击,唯有万物向新,才能智领未来。
危中寻机 唯有创新
Conference Board针对全球1247名企业高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管们将经济衰退列为2024年首要的外部担忧。此外,《世界经济黄皮书》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7%。
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复苏不均衡、全球化供应链面临挑战等复杂背景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
但纵观历史发展,每一次的产业升级、行业变革、技术迭代、企业成长,无不是由灵感演变的创新所推动。那些企业中的创新领导者们视降本提质增效、人工智能与脱碳为未来变革与成长的关键因素。
2024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将AI引入到生产场景中,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推进数实融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企业也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ESG目标,深入践行转型发展。
亨利·福特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汽车的想法,催生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卡车司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为什么不能将货物整体从卡车转移到船上的疑问,最终促使集装箱的诞生;乔治·德沃尔提出的以可编程的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从而减轻劳动强度的想法,催生了工业机器人的问世。
诸如此类微妙的想法,后来都引发了足以影响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和企业目标的连锁反应,推动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了创新的想法、理念,再加上正确的流程和技术,就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正是今天处于逆境或挑战中的企业破茧重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现实路径。
增强韧性 持续增长
戴尔科技集团创新指数调研报告显示,那些创新领导者和采用者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加速创新的可能性,是创新跟随者和滞后者的2.2倍。正是这种在困难时期依然具备创新的决心和能力,亦被称为“创新韧性”,使得创新领导者和采用者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性比创新跟随者和滞后者高出1.9倍。
以创新为本,不断增强自身韧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是企业的破局之路。综合历史的成功经验和现实需求,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努力实现长期稳健的增长。
01、向运营要增长
向运营要增长,简而言之,就是实现降本增效。戴尔科技“创新催化剂研究”的数据显示,47%的受访企业表示,降本增效是2024年最重要的创新目标。
在企业利润逐渐降低、盈利不断摊薄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将优化内部运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02、向创新要增长
如果说降本是有效的节流,那么创新的目的就是开源,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成长是业务驱动而非功能驱动。
在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不断涌现的今天,企业传统的主营业务可能增长乏力,这时就更应该积极拥抱像AI这样的新技术,尝试拓展新业务。比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金融、自然语言处理、增强现实等,在降低原有业务风险的同时,打造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许多传统产业、企业也在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加速“出海”,全面开拓国际市场。比如汽车制造、医疗健康、能源行业等,试图抓住市场结构性调整中的机遇,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
03、向可持续和生产力变革要增长
各行各业要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中,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它旨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融合高科技,展现高效能,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重构生产组织形式、提升生产力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天,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和价值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这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
《大华银行企业展望调查报告2024(中国内地篇)》显示,50%的中国企业已经在业务中实践了可持续发展;22%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将在运营和研发当中融入更多ESG实践。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制定相关战略、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并通过数字工具和数字技能赋能员工,推动人机协同,提升效率和创造力。
此外,也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绿色技术的需求可能会每年产生高达12万亿美元的收入。绿色可持续化发展的趋势,将使得资本市场重分配。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增长契机。
以智为先 AI全面就绪
自成立以来,戴尔科技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引擎。戴尔科技“创新催化剂研究”显示,56%的企业认为,创新是商业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在企业内的各个方面发挥效益。
迈入AI时代,戴尔科技将化身推动企业创新的“催化剂”,围绕“AI-First技术战略”,通过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创新,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
戴尔科技2023年进行的人工智能脉动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IT决策者期待AI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其潜能,以提高生产力、简化流程并节省成本。实际上,每个想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希望以某种方式更好地应用AI。
而无论是在现代数据中心、多云环境中,还是在边缘或现代工作场所,如何将AI、安全、可持续发展与上述场所场景相融合,并驱动业务发展,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以云为先构建基础设施,并对所有云平台进行管理和优化,更好地支持业务探索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只有向现代化数据中心持续演进,做到在多云环境中游刃有余,并且很好地借助AI技术和工具,才能在业务激增和工作负载愈发复杂的趋势下,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连续、安全,从而更加敏捷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应对上述需求,戴尔科技AI-First端到端技术和方案已全面就绪。
在基础设施层面,云计算已经成为在AI时代的核心资源和新场景落地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开始大规模采用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微服务架构等,并基于软件定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为了帮助用户构建一个智能、灵活、有弹性的现代数据中心并充分释放数据潜能,戴尔推出了现代化数据中心多元化算力平台,GPU加速解决方案,为AI优化的PowerScale、ECS和ObjectScale等一众解决方案与产品,全面支撑数据驱动与智能化。
另外,在多云环境中,为保证一致性的多云体验,戴尔科技不断丰富APEX服务,通过诸如APEX Cloud Platforms first、APEX Storage for Public Cloud、APEX Data Protection、FOD等,有效简化流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并优化成本,以加速应用创新。
在数据中心或云上进行训练,在边缘进行推理,这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局面。戴尔科技也将自己在现代化数据中心和多云环境中的技术优势拓展至边缘,将Dell NativeEdge、PowerEdge servers、PowerVault ME5 storage、VxRail、Streaming Data Platform等历经验证的产品组合,用于简化边缘架构,凭借速度、规模和安全上的优势,加速边缘业务创新,实现数据即时可用。
在现代化的工作场所中,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效率、创新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通过利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戴尓科技通过AI就绪的方案,包括Dell new AIPC、Dell Optimizer、Dell Trusted Workspace、Dell Green Sustainable Tech、Dell APEX PCaaS等,实现了高效的人机协同,引领工作场所变革。
戴尔科技创新催化剂调查数据显示,94%的企业在推动创新时面临挑战;35%的企业表示,他们缺少足够的技术、经验和能力来促进创新的落地。
将AI战略落地,将创新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鸿沟。戴尔科技通过全球最广泛的AI解决方案组合,从桌面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覆盖服务器(如Dell PowerEdge XE/XR系列)、存储(如PowerScale/PowerFlex等)、客户终端设备(如Dell AIPC等)、网络、服务等,让AI技术更贴近业务场景,助力企业打造具有全新AI体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实现多维创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应该贯穿企业的整个AI创新之旅。
安全是基石。戴尔科技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零信任架构、多重数据保护策略、自动化智能预警,以及多层安全设计方案等,布局主动式安全防御,为AI落地保驾护航。
可持续发展是愿景。以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驱动绿色创新供应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戴尔科技将环保、可回收理念融入Latitude终端产品设计,为绿色数据中心提供先进的PowerEdge服务器,同时提供完整的液冷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如Cloud IQ/OME PM 4.0,助力企业绿色升级。
戴尔科技公布的2024财年ESG报告显示,戴尔科技全球设施已实现61.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戴尔科技在产品中使用了约4.31万吨的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戴尔厦门工厂与成都工厂获得中国绿色制造领域最高认证——工信部“绿色工厂”认证。
如果将企业数智化转型比作是一次充满挑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旅程,那么AI-First就是让企业充分体现和享受这次旅行的最佳助手。以AI为先,才能更好地克服创新障碍,发现新的可能性,并缩短价值实现时间,带来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