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1、 大行补资本
3月30日,建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公告显示,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银行的募资总额分别为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
财政部
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首轮增资对四家国有大行股价的影响长期利好、总体中性。其一,即使不增资,随着规模增速放缓、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的背景下,股息率也会逐渐下行。增资虽然短期一次性摊薄股息率,但中期(两三年内)可有效支撑规模增速,有利于六大行股息率长期保持稳定。其二,国有大型银行作为低风险、类国债资产,其稳定性本身包含着国家背书的底层假设,即对周期下行期间政府注资的可能性,市场应有所认知,股价可能已包含政府注资的考量。其三,924新政后今年行业的经营环境有变,随着财政加快发力,银行资产荒逐渐不慌,经济复苏已在路上,大行在周期底部补充资本属于“兵马欲动,粮草先行”,长期来看可视作利好。

交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任德奇
给我们注资是一场‘及时雨’,可有效缓解交行资本的压力,也让我们以更大的力度去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此次资本补充于交行而言有三个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二有利于促进交行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地做优做强;第三有利于交行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
彭博行业研究(BI)分析师陈永富
预计注资将使银行的每股收益按年摊薄4%至17%,同时股本回报率也将收窄。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稀释程度可能最严重,但它们的增资力度将强于同行。
2、 债市多空分歧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展望4月,资金面的季节性宽松或是利多债市的主线之一。进入二季度,随着债市阶段性企稳,非银机构的负债回流,或重新掌握债市定价的主动权。基金4月或蓄势待发。我们倾向于,在负债端波动承受范围内,尽量选择更高利差保护的久期,以此规避情绪不稳定期的市场波动。利率方面,即关注部分长久期老券、地方债、农发口行债等利差保护较厚的品种。
浙商证券大固收组长、固收首席覃汉
跨季后随着累积风险逐步释放,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或进一步向上调整。维持10年国债收益率调整上限在2.0%-2.1%、30年国债收益率调整上限在2.3%-2.4%区间的判断。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首席、董事总经理陈健恒
我们认为广谱利率协同下行还缺少货币市场利率的补降,而这也意味着本轮债券牛市尚未结束。若年内货币市场利率出现明显下降,我们认为有望看到债市利率下行空间进一步打开,债券收益率曲线或趋于牛陡,债牛得以延续。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1Y存单利率有望降至1Y存款利率1.1%水平附近,10Y国债收益率也有望在短端带动下进一步降至1.4%附近。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
从4月来看,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是否会继续下行。如果7天资金利率继续保持在1.8%左右,那么长短端利率均有继续逐步调整的可能性;而如果资金利率中枢下移,那么债市环境会较一季度有所改善,收益率曲线有望陡峭化。
3、 3月PMI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3月制造业、服务业PMI均小幅回升、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但回升幅度均小于季节性;且一季度整体看,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较去年四季度回落,指向经济修复动能有待加强。往后看,4月属于政策落地期、经济基本面“决断期”,地产持续性与关税扰动是关键;倾向于认为,若特朗普关税没能缓和,尤其是美国加征对等关税一旦生效,我国出口压力将明显增大,经济也将进一步承压,预示“新的增量政策”有望随之出台。短期紧盯3点:1)各部门各地针对两会精神的细化部署、可能的降准降息;2)经济数据的边际变化;3)中美关系进展。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
3月制造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0.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PMI为53.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三大行业都处于扩张区间,并且环比景气均在改善,整体景气水平较好,再次确认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
3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上继续小幅回升,表明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同时要注意到,采购量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回落,表明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为主要困难的企业占比仍在60%之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有所回落,企业恢复生产的信心仍然不足。综合看,受政策推动经济初显回升态势,但基础还不稳定。要持续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特别要显著加强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不懈地尽快改变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趋势。
中国物流信息专家文韬
展望二季度,制造业将继续稳定向好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工作任务做了系统性部署,其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两新”等政策将直接带动制造业市场供需加快增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将推动出口向好向新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将促进新动能加快上升。叠加前期实施的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落地显效,二季度宏观经济预计继续实现“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较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