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优化服务效率、强化风险管控及创新营销模式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战略方向。
今年春节以来,DeepSeek等大模型的实际应用引发行业关注,其技术特性与金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适配性进一步凸显。作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AI智能体凭借其在多场景中的集成应用能力,正逐步渗透至金融业务流程各环节,为传统业态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日前,飞虎互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虎”)完成金融大模型智能体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这套针对银行等机构开发的解决方案,已在全国110余家金融机构投入使用,构建起覆盖远程银行、虚拟营业厅的智能化服务矩阵。
“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AI应用不能停留在表面。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构建深度垂直的智能体,为银行业务链实现全维度智能赋能。”飞虎创始人兼董事长石海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DeepSeek、Manus等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兴起,市场经历了技术认知的普及阶段。但金融机构真正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专家型助手”,而非通用工具。
智能体重构金融场景新底座
据Research and Market预测,AI智能体的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AI智能体可应用于医疗、金融、教育、制造等多个领域。
“大模型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新时代产业进化的发动机。”石海东表示,“就像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动机催生出火车、飞机等重大创新,大模型也需要各类智能体作为‘适配器’来实现价值转化。在金融行业,这种转化尤为迫切,每个业务场景都值得用智能体重新做一遍。”
今年以来,我国大概有60多家银行表示接入DeepSeek,但主要用于智慧办公、运维研发、智慧投研方面,辅助完成报告和运营文案生成、代码生成与补全、投研简报生成等工作。
飞虎基于在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在多家银行建设起“远程银行”“虚拟营业厅”,给予大模型金融应用底座,构建起“营销-风控-作业”的垂直智能体赋能矩阵。
“我们平常在用各种通用智能体,垂直场景智能体需要和业务深度结合。金融行业这类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深度思考和准确信息,单一大模型范式难以解决。金融业是智能体的天然落地场所。”石海东表示。
据悉,从2023年初起,飞虎启动了金融垂直场景智能体的研发,从“拟人化交互”、智能体运营监控,到适配金融级安全合规、金融场景围栏,以及探索“多智能体协同”“智能体专用工具箱”“智能体场景策略库与决策链”等能力,迅速落地多个金融案例。
催生行业增量新曲线
今年,Manus基于大模型性能升级的应用创新突破,引发了资本市场对智能体的热议。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当技术红利与业务场景深度碰撞,智能体应用有望在2025年进入放量元年。
聚焦于金融领域来看,银行面向庞大存量客群的运营转化已成为个人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私域客户当前主要靠活动运营,而客户经理队伍规模小、平均管户多,很难高频触达客户并及时交互转化。
飞虎副总裁乔彦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金融业在期待以智能体推动自身转型。为了引导智能体从策略库中选取恰当的策略,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从工具库中获取所需工具,并从决策库中验证最终转化是否成功,策略库、决策库、知识库以及工具库都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累积的资源可以作为大模型的参考依据,适应特定的垂直应用场景。
据统计,在风控机器人检测中,某省农信消费贷款余额规模为2900亿元,客户数202万。在飞虎风控检测推广后,预估每年可减少违约损失为4.96亿元。
可见,作为产业端落地的重要行业之一,智能体在金融领域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增量价值。
谈及智能体在大模型基础上所做的工作,石海东对记者介绍,一是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库与策略库,构建金融领域专用知识库,使智能体在生成回复前自动检索合规条款、产品参数等专业数据,减少“信息幻觉”问题;策略库则是方法论,类似于知识积累与传承。二是Multi-Agents,给不同的智能体赋予不同的角色定位。三是专业工具,在特定垂直场景,通过使用特制工具提升智能体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随着智能体业务的发展,在飞虎总营收中的占比日渐提高。以往,虚拟营业厅业务带来的收入在飞虎的整体营收中,占八成至九成。2023年起,大模型智能体业务跟传统虚拟营业厅业务的收入各占一半。
在飞虎的规划中,公司将持续在金融行业做深做垂直,以智能体产品对金融行业进行赋能。同时,2025年会逐步开拓渠道,计划将技术拓展至保险、证券、教育等领域,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