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实体企业对期货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企业与市场之间,期货研究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值此2025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上海证券报邀请到中信期货研究所联席总经理吴琛,就期货研究发展前景、女性从业者职业规划等话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打造“金融领域的特种兵”

  从大学毕业开始,吴琛深耕人力资源领域24年。2023年初,她跨界转战中信期货研究所,成为研究团队的管理者,主导研究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体系升级,推动塑造公司特色研究品牌。

  “这一角色跨度看似巨大,实则与我过往的经验密不可分。”吴琛说,两个岗位要求的底层能力是相通的,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培养与人才选拔,还是期货研究中的梯队搭建与业务协同,核心都是“识人用人”。

  对于期货研究业务的定位,吴琛认为其天然服务于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本质是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帮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在她看来,期货研究员堪称“金融领域的特种兵”,需要构建“产业+金融”与“宏观+中观+微观”的多维知识体系:既要扎根产业一线,洞察大宗商品供需底层逻辑;又要立足全球金融视野,解析资本与资产之间的联动;最终通过精准的衍生品工具,设计跨时空、跨领域的风险管理策略。

  “中信期货的研究团队,正在按照金融特种兵的严格标准,通过多维度的能力训练,努力锻造成为全周期‘风险管理专家’。”吴琛说。

  推动研究业务数字化、国际化升级

  期货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发展,是吴琛加入中信期货研究所后推进的重点工作。

  2023年,中信期货研究所正式启动投研数字化转型,逐步构建了从数据到内容到经营的全生态研究体系。

  吴琛介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信期货研究所聚焦于研究数据资产的沉淀与整合,搭建了智能研究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和应用的自动化与标准化流程;通过打通生产、审核、展示、分析四大研究模块,不仅实现了研究效率的提升,还显著增强了研究成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目前,中信期货APP、研究小程序和机构服务平台构成三位一体的数字服务矩阵,已经成为公司与客户互动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吴琛带领团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期货研究中的应用。在她看来,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精进,研究员未来的工作将从数据处理、策略开发等传统工作内容,转变为“AI教练”。未来研究员的核心价值不再局限于个人经验的积累,而是升级为构建人机协同的认知增强系统。

  近年来,中国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立足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中信期货研究所通过设立宏观与国际化研究团队,构建“1+N”跨境研究体系——以宏观策略为核心牵引,联动原油、金属、农产品等N个品种形成协同效应,这种架构既能把握跨市场趋势,又能深挖细分领域价值,真正实现从常态行情跟踪向综合策略服务的转型。

  “国际化研究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终极目标是将中国期货市场的研究势能转化为全球的定价动能。”吴琛认为。

  时代赋予女性更多可能性

  在谈及女性在期货研究领域的生态时,吴琛引以为傲:“我们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研究团队,而且女员工正好占了一半,顶起了中信期货研究的半壁江山。同时,从校招趋势来看,女生录取比例也越来越高。”

  在她看来,女性在期货行业常常展现出三大优势:细腻的信息整合能力、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跨领域协同的推动能力。随着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女性从业者正以独特的生态韧性,在多个层面构建期货行业的稳固基石。

  对于初入期货行业的年轻女性,吴琛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几点建议:

  首先,主动性是职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执行力层面,更在于通过结构化思考实现职业价值的精准定位。在清晰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导师辅导获取行业洞见、借助岗位轮换探索能力边界、开展深度行业调研建立趋势判断,最终锚定与个人价值观高度契合的职业方向。

  第二,职场价值等于“主动性系数乘以专业能力系数”。在积极态度的加持下,能力越强,职场价值越高。尤其现代职场呈现出“专业纵深+跨界融合”的趋势,如果能同时精通大宗商品基本面定价分析和金融工程建模的硬技能,将在期货研究领域形成突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第三,职业发展需要具有系统性思维。比如,初级研究助理需要建立“宏观趋势判断-中观产业联动-微观标的解析”的三维认知框架,熟练掌握产业链分析方法论,参与客户实践培养需求洞察能力,这种系统化思维可以尽快实现从信息整理向独立分析的转型,有效规避职业初期简单化工作经验带来的发展瓶颈。

  “最后我想说,这个时代赋予女性更多可能性,无论选择何种道路,保持对专业的敬畏、对工作的热爱、对初心的坚守,方能在期货领域书写独特篇章。”吴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