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碰到过在微信上卖茶的陌生人吗?当心,可能有骗局!近日,杨浦区法院宣判了一起以茶叶经销为名的网络诈骗案,主犯左某等10余人通过虚构“知名茶叶厂老板”人设,诱骗受害者缴纳高额加盟费,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左某等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1年10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2023年初,李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一位自称“茗哥”的男子。对方自称是某茶叶厂的老板,不仅事业有成,还对李女士嘘寒问暖,迅速赢得了她的信任。不久后,“茗哥”邀请李女士加入一个群聊,群内不仅有“合作伙伴”,还有所谓的“专家学者”,气氛热烈。“茗哥”不时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并声称自己的茶叶厂正在扩招经销商,投资即可稳赚不赔。

  在“茗哥”的诱导下,李女士凑足5万元,获得了“独家经销”名额。然而,当她收到茶叶后,发现实际品质与宣传严重不符。更令她震惊的是,“茗哥”承诺的协助开店、稳定货源等服务均未兑现,她很快被踢出群聊,对方也失联了。

  意识到被骗的李女士随即报警。经公安机关侦查,所谓的“茗哥”实为诈骗团伙精心打造的人设。2023年2月起,以左某、韦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与某茶叶厂签署加盟协议,获取了该厂的证件和材料。随后,他们招聘了一名男子,将其包装成“茗哥”,以给茶叶厂拍摄宣传片为由,让其出镜,制作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素材用于后续的诈骗活动。

  在左某的指挥下,团队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微信号都包装成“茗哥”,从短视频和K歌平台搭识并添加被害者,多名被害者都像李女士一样被拉进群聊,然后他们以一系列极具诱惑性、煽动性的话术获得被害者信任后,以带被害者投资赚钱为由,诱骗他们缴纳会费。每轮均能引诱数十名被害者上当受骗,一轮得手后,团伙成员便会清理账号,重复操作开启新一轮的诈骗行为。经查,该犯罪团伙共骗取钱款200余万元,受害者遍布全国多地。

  因本案涉及人数较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颇为复杂,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商请检察机关依法介入。杨浦区检察院通过提前介入案件,从团队成员分工、犯罪金额认定、电子数据提取等方面积极引导公安机关继续侦查。

  在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检察官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重点围绕犯罪数额、主观明知、犯罪参与时间、违法所得等方面进行梳理。通过对左某等人的手机微信聊天记录及同案犯供述进行梳理、分析,检察官还原了左某、韦某等人谋划犯罪的具体过程,明确了苏某、熊某等人参与犯罪的时间。

  “使用‘茗哥’人设、炒群烘托气氛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营销手段,我就是卖茶叶的”“我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诈骗”……针对部分犯罪嫌疑人的狡辩,检察官从海量电子数据中梳理出证明其主观明知的微信聊天记录,结合其他同案犯的供述,对其等进行释法说理,促成他们最终认罪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