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衍水
在闽赣交界处的邵武市金坑乡,一座历经沧桑的二层砖缝建筑以崭新面貌亮相。这座曾作为中央苏区金融前哨的“红军银行”旧址,经过历时3年的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全国红色金融史研究的重要实证。
“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窗,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土地革命时期那段艰辛而波澜壮阔的红色金融岁月……”金坑红色小镇讲解员小林向来访参观的游客深情地介绍这座二层砖缝小楼。
保护红色金融资源
说起这座砖缝小楼的重生之路,要从2021年说起。根据人总行把党史和红色金融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推进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工作的要求,2021年8月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走访南平市政府、博物馆、党史办等,开展闽北红色金融旧址调查研究并着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运用。最终,研究上报的邵武市金坑“红军银行”旧址保护项目脱颖而出,于2022年上半年被人总行列为全国首批6个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对象之一。彼时,诞生于1933年5月份的“红军银行”因年久失修,房屋出现大范围破损,已被定为危房。
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及时与邵武市政府沟通,成立由“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行长和邵武市政府副市长”任双组长,地方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的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金坑乡‘红军银行’旧址保护工作方案”,创新性提出“以修代租”的“红军银行”旧址修缮保护模式,原业主保留产权并享有一定的租金收入,金坑村委会则在租赁期内享有使用权。该项目各方共筹得专款资金75万元,顺利完成“旧址”修缮,“红军银行”焕然一新。
传承红色金融基因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为充分发挥‘红军银行’旧址教育作用,传承好红色金融基因,我们采取‘银村共建’模式,将‘红军银行’交由金坑村委会管理。”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当地文旅局通力协作,将其融入金坑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奋力打造“红军银行”精神弘扬传承打卡点。
打造精品展馆,让红色金融基因代代相传。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深入实地调查走访,深入研究当地红色金融史料,推动“红军银行”旧址修缮和复原布展。目前,展馆设有上下两层展厅,下层还原存款、收买金银、放款、汇总等业务经营场所,上层展出各类史料、复原品共50余件,生动再现土地革命时期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在金坑乡开展金融活动、保障中央苏区闽浙赣省辖区红军战斗、生活供给的鲜活场景。
践行红色金融为民初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发展的核心追求。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的大力推动下,邵武当地金融机构秉持“金融为民”初心,不断下沉服务,持续谱写为百姓服务的鲜活案例。
“感谢邵武农商银行金坑支行主动给了我20万元的‘庭院经济贷’,我的店面才能焕然一新,现在成了游客的打卡地,生意好了很多。”危雪花(化名)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喜悦。她是一位因金坑红色旅游兴起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如今在古街经营一家小吃店,生意欣欣向荣。
“庭院经济贷”是邵武市农商银行依托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与邵武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的信贷产品,具有额度高、利率低、手续简便等优点。通过“再贷款+信贷+贴息”模式,为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提供优惠信贷,利率最低可至年化1.8%。截至2024年末,邵武市农商银行发放“庭院经济贷”414万元。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挖掘、保护、利用当地宝贵的红色金融资源,不仅有助于打造红色金融文化品牌,还可以激发金融人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红军银行”旧址,传承弘扬红色金融基因,不断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
(通讯员黄平、占煜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