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法学教授、当今美国引证率最高的法学家之一、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凯易杰出贡献讲席教授埃里克·波斯纳所著的《劳动力市场中反垄断的缺席》一书,通过绵密严实的论证,为读者揭示了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在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高企、而劳动回报率低下的奥秘。
对于上述问题,经济学界长期以来的解释是,技术应用导致经济结构转型,而教育培训和失业援助等公共政策未能有效应对。但是,埃里克·波斯纳指出,以美国为例,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在技术力量之外,雇主利用了市场支配地位来抑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甚至压低到竞争性水平之下,这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同谋、串通定价等现象。在他看来,这就是标准的劳动力市场垄断现象,要用反垄断思维解决劳动力市场垄断问题,在改善劳动回报的同时,更好地激活经济。
为什么会出现劳动力市场垄断
作者在书中表示,产品市场中有三个因素会妨碍市场竞争,分别是搜寻成本、产品差异和市场集中。类似的三个因素也适用于分析劳动力市场垄断。
首先是搜寻成本。劳动力尤其是中年劳动者另谋出路的代价很高,成本也很高,这就为雇主压低其薪酬待遇提供了底气。
其次是工作差异。雇主有意维持各个岗位相较于同行业、机构等雇主相似岗位的不同之处,比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考核要求等,这样可以有效阻碍劳动力流动。当然,作者也指出,过去的日资企业会给予员工较多的福利保障,其目的也在于实现终身雇佣,避免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流动,而这样的工作差异其实是受到员工欢迎的。
最后是劳动力市场集中。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以及相当学历的劳动者来说,现在要寻找工作、变更雇主,比过去更难。这是因为许多主要经济体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雇主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薪酬水平。这些企业的薪酬标准往往对其跟随者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放弃现有工作另谋他就变得不现实。行业集中度上升和支配性企业的主导地位,使得雇主不仅能够避免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为争夺人才支付溢价,甚至可以将工资压低到劳动者边际产出水平以下。尽管如此,被人为压低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薪酬水平仍然是业界最高的。因此,无论从个人发展空间还是从市场薪酬的绝对值来看,员工都不会轻易选择跳槽。
劳动力市场的垄断现象导致劳动者收入占比下降,他们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中的份额也在不断减少。垄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减少产量、维持高价来巩固其在产品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从而在两个方面实现利润最大化:一方面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另一方面隐性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种模式下,普通大众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不仅工资收入减少,还要面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隐性上涨。这正是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下利润的主要来源。
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涉及劳动力市场的反垄断诉讼数量不仅少,而且执法等方面都很软弱。同时,美国联邦和州级执法部门对于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滥用竞业禁止来损害员工职业发展前景和收入的干预也远远不够。
如何用反垄断法打击垄断
作者认为,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垄断问题:
一是解决共谋薪酬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劳动力市场中的共谋与产品市场类似,也具有多种形式。但美国法院极少审理这类案件,它们主要解决美国职业体育联赛纠纷。
劳动力市场中共谋行为的认定难度高于产品市场。主要原因是雇主可以通过购买信息等方式获得大量有关劳动者、同行业岗位薪酬的信息。反过来,劳动者很难举证雇主存在共谋并压低了薪酬。
作者为此建议,法院应当允许原告灵活地选择集体诉讼或个体发起诉讼,还有必要严格管理同行业间的互不挖角协议,要求其仅限于掌握商业机密的岗位雇员,不能无限扩大。此外,应当鼓励律师、劳动者收集价格反垄断诉讼过程中流出的证据,也就是与雇主同时分享产品价格信息与工资信息,并据此提出诉讼。
二是扭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滥用劳动力市场的支配优势。作者举例说,如果亚马逊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物流仓库,在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中抢占了很大的份额,这虽然对当地居民有利,但长期下来,企业可能利用其支配地位阻止外来竞争者进入,这可能导致企业最终逐渐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直至低于其边际产出。
作者建议应当通过工作类型、地域范围来界定劳动力市场,进而分析企业对所在地劳动力市场的支配优势、集中度、供给弹性。反垄断部门和法院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类似的垄断性经营企业、雇主的掠夺性定价、掠夺性雇佣给出认定。
作者同时还谈到,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将稳定岗位也转化为外包岗位,借以逃脱劳动保障责任并压低薪酬,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要求,应予以纠正。
三是应重视零工经济中的独立承揽人,如钟点工、家政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他们身份性质介于雇员和自雇人员之间。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依赖性标准,用于判断这类劳动者的保障需求,具体包括平台对劳动者工作方式的控制性质和程度;劳动者是否通过管理技能获得利润或承担损失;劳动者是否对其工作所需的设备、材料等进行投资;劳动者提供服务是否需要特殊技能;工作关系的持续时间;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在平台业务中的重要程度。当劳动者的依赖性超过一定阈值时,应将其视为员工,并给予必要的保障。这有助于避免平台滥用支配优势,过度压榨独立承揽人。
总的来说,本书较为清晰地阐述了,为何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等众多行业集中度的不断上升,出现劳动所得率长期徘徊在低位,劳动者难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社会不平等程度也随之加深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作者指出,反垄断法在破除雇主,尤其是大企业和平台雇主的不公平支配优势、改善劳动者权益和薪酬待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力创建一个更加公平、安宁、和谐的经济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