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出“加码”邀约,携手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等创新主体推动建设最具价值投资之城。

  北京商报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07.1亿元,增长6%,全市占比达25.9%。

  海淀区如何跑好“开年第一棒”实现新一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锚定年度总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画出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

  在大会上,海淀从土地空间、惠企发展、引才留才等方面发布新举措。其中,多项举措利好青年人才扎根海淀发展。例如,会上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政策,总预算超10亿元;围绕技术占先、要素筑基、应用蓄势、生态蓄力“四位一体”思路,提出“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布局”“强化人工智能算力高效供给”“拓宽高价值语料供给渠道”“夯实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关键支撑”“构建全域全时应用场景开放体系”。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用数十项有力举措锚定新目标: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7%左右。海淀将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通过为“小小孩”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增加中小学学位7900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竣工6800套),归集发布不少于1万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建成不少于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