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东莞120中心……”位于东莞市阜东路的东莞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是当地唯一的120中心,“所有东莞报警者拨打的120电话都会接入到我们中心。据统计,中心每天接入的电话流水就达5000多,元旦等节假日更多。”东莞120主治医生黄静仪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120急救争分夺秒。为提高急救效率与成功率,自2024年5月至今,东莞市与腾讯合作打造“黄金”急救时间的“社会救援圈”,以科技助力城市社会应急体系建设。

  据了解,“社会救援圈”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应急开放平台,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实现急救需求与救援资源的高效匹配,变偶发式急救为“网约式”急救,包括利用微信小程序“企鹅急救”,120指挥中心、医院急诊科等实现有效连接,多方、直观地进行可视化交流,救护车在途时,急救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车载视频通话系统远程观察伤患者情况、指导第一现场救援,安慰呼救人,并指引其在现场有效应对;同时,120救护车可以通过微信更快、更精准地定位患者位置。

  “急救发生时,地址是非常重要信息。目前,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定位辅助系统,报警者用手机报警能较为准确地看到对方位置;一些报警者不清楚具体地址或者只是路人,就通过120调度员问清地址。随后,上述调度系统会根据任务定位智能排序,由近到远,一般情况下会调派最近的医院救护车赶往现场。”黄静仪介绍。

  “抢先”在救护车抵达前对患者进行施救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高达55万人遭遇心源性猝死,而急救中的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到6分钟,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则为8~13分钟。在救护车到达前的宝贵“急救空窗期”,如果患者没被及时救助,则会面临生命危险。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将下降10%。

  “根据我们的经验,假如在救护车前往事发点过程中,有专业医生指导志愿者或旁边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施救,患者抢救几率以及愈后效果都会大大提升。”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区副主任李剑强说。

  东莞市人民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当地最大的三级公立医院。目前,院内接入120网络的救护车都已安装这套三方(多方)视频通话系统。

  “通过这套视频系统,我们在出车前能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李剑强介绍,首先,医生会让另一端视频连线的人,看清楚患者是否有意识、能否能动;随后,连线医生会根据情况马上教在场人员/志愿者进行急救,包括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根据医院近半年的实际观察,对于出现心脏骤停、大出血、呕吐窒息等的患者,在这套视频系统帮助下,急救效果更为突出。

  采访当天下午3时许,院方就有一单120中心安排出车,现场看到,司机在启动急救车辆的同时,车上救护人员一边通过视频跟对方连线,而视频另一端则看到是一名高龄老人,“连线视频里,对方的护工告诉我们老人发高烧。通过视频,我们对老人状况有初步判断,并准备好相关抢救器械。”李剑强进一步表示,过去未接入该系统时,主要是通过跟报警者的通话,对现场患者情况进行了解,或者指导一些简单急救。“有了视频不仅能提升急救效率,也能缓解患者和现场人员的焦虑。”他说道。

  根据工作流程,当地医院接到120中心的出车安排后,报警者的手机会接到一条短信,报警者点击短信内的链接,就可接入与120急救网络的多方视频通话。目前,东莞市有70家120急救分站,3个急救驿站,东莞市109辆120入网救护车均安装了腾讯多方视频通话系统。

  自2024年5月1日至2024年底,东莞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与呼救人、救护车医生成功接通了11984例多方视频通信急救事件,视频接通率达到74%;其中,救护车医生通过“企鹅急救”小程序视频连线指导第一现场实现成功救援案例中,紧急案例包括心肺复苏32例、实施海姆立克法20例、压迫止血957例等。

  志愿者培训、AED覆盖为院前救援提供多方社会应急保障

  “我们讲的4分钟急救圈,可以理解为:一是在急救医生视频指导下,心脏骤停患者被现场人员开启按压的时间——4分钟内能启动心脏按压。二是假如现场人员不能施救,患者周边应该有志愿者,而志愿者争取在4分钟之内到达,以及周边AED的投放。”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兼急诊ICU主任付春来看来,“4分钟急救圈”重点是患者急救开启的时间,尤其是周边救援人力、设备等实现时间的可能性,“急救开启第一步是非常重要。这4分钟之内,开始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他说道。

  据悉,“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是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东莞市委社工部、腾讯、壹基金共同打造的社会急救项目。2024年5月,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落地”,至2024年底,累计接通视频电话11984通,视频接通率74%,成功指导心肺复苏32例,指导海姆立克法20例,指导压迫止血957例,完成AED部署100台,培养急救志愿者12920名,为东莞市院前社会急救体系注入了新的力量。

  另外,“社会救援圈”还致力于推广和普及急救志愿者培训、AED和志愿者定位及落实等。截至目前,东莞市已有100台AED接入“企鹅急救”地图——在示范区实现10万人100台AED的覆盖率,已培训14000名社会急救志愿者,其中12920人成为“企鹅急救”平台志愿者。通过急救力量与资源的高效连接,为东莞“社会救援圈”提供多方面社会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