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都是泪呀。”烈日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孔令珂指着用发泡陶瓷做成的日晷对记者说,“一般的企业转型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实力都有限,如果是看得很准的材料,资本该上的都上了,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比较新的材料(发泡陶瓷),这种材料性能看上去非常优异,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前途。但被动的是,作为新材料,市场认知度低,我们需要先找到应用场景,然后再说服客户,培育市场,发展产品,这个日晷就是我们团队的创意之一。”

  2018年,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成为行业龙头的江西中材,因光伏行业巨变,市场急剧萎缩,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不转型将死路一条,几百号人没饭吃;转型则意味着从“0”起步,前途未卜。

  江西中材隶属中国建材总院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在材料领域的研究储备,2019年公司最终下定决心转产发泡陶瓷(FC)产业。转型时,边建设边研究,年内顺利投产,建成当时国内发泡陶瓷行业首批大尺寸300米三层隧道窑生产线。

  就在公司转型刚刚起步后,更大的考验从天而降。2020年至2022年,疫情三年,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履行社会责任,成为首批复工复产企业,毅然携发泡陶瓷墙板投身抗击疫情的建设现场。全面复产后,仅用三个月实现了生产工艺稳定、产品质量达标、生产成本达到设计要求。其中,2021年,公司销售上取得突破,扭亏为盈,实现了发泡陶瓷业务里程碑式转折,全年销产率达到12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这意味着公司终于越过企业转型的“死亡之谷”,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2023年,团队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提产量、降成本、稳经营,产品应用示范项目建成,二期生产线1月开工建设、8月达产达标、11月实现两线产销平衡,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也提高了公司盈利和抗风险能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泡陶瓷”的生产过程,就像“烤面包”,只是烤出的“面包”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质感更像砖,且轻质高强、防水防火、保温耐候、环保无害,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开裂或变形。

  而且,发泡陶瓷可塑性强。记者看到,用发泡陶瓷制作的一幅《千里江山图》墙壁,凹凸有致、层次分明,完全是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立体化展示,别有一番创意。

  日晷、栏杆、雕龙画壁的背景墙、古色古香的水上楼阁、缤彩纷呈的多种元素文创标识……这些发泡陶瓷加工而成的材料应用展示品独具风韵。

  记者了解到,江西中材在FC应用市场上还在不断推陈出新,继展厅建设、大门、办公楼改造,又推出了新中式外墙宿舍楼改造、主题公园的园林应用,以及国粹脸谱、桌面小摆件等,精彩呈现,朝着培育百亿元级新消费市场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