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上海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骤然升温,成为新老玩家短兵相接的“第一战场”。高德、小红书、抖音等新进入的平台,与老牌的美团、大众点评等“短兵相接”。
上海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必争之地,绝非偶然。作为中国消费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上海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74.26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创2024年1月以来新高。对于各大平台来说,通过差异化服务,如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高德“扫街榜”聚焦小店烟火气等,不仅可以抢占细分市场,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来分析用户行为,为后续的全国扩张积累经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乱象也不少:一些平台将榜单排名与广告投放挂钩,导致“付费即上榜”现象,背离服务初心;一些平台为了冲刺更高的活跃度和估值,悄然异化为娱乐八卦的狂欢场,形成了“刷榜—引流—变现”的地下产业链。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期待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带来的不仅是“榜单上的热闹”,更是“舌尖上的安全”“生活中的便捷”与“消费后的安心”。当平台将竞争焦点从“流量数字”转向“用户口碑”,当监管将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这场“激战”才能真正成为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