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如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存在的挑战,并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强大动力。

  坚持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

  中国的持续发展,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首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成了我们最核心的优势。这一领导核心能够确保国家发展的战略定力,统筹各方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为长远发展目标提供稳定的政治保障。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这确保了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旨归。

  最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活力,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

  这三大优势有机结合,为中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面向时代课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对新挑战

  在肯定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这些并非制度本身固有的风险,而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是面对治理效能的挑战,要破除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随着治理体系日益庞大和复杂,少数环节可能出现“中梗阻”现象。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弱化,存在着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的倾向,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影响了治理效能。这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二是面对社会公平的挑战,要完善公平保障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防止利益固化,是一个长期任务。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必须警惕资源配置权过度集中于少数领域或群体,导致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为此,必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持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面对决策科学性的挑战,要拓宽民意沟通渠道。

  在信息时代,社会诉求日趋多元。如果决策过程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科学的论证程序,就可能导致“拍脑袋”决策,增加误判风险。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渠道,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结果公开,确保决策过程能够真实反映民情、充分体现民意。

  四是面对社会矛盾的挑战,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时有反映,若民生诉求和社会关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容易累积成社会矛盾。简单的“高压管控”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决上述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这既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核心在于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监督有力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关键在于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专业能力和法治精神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破除论资排辈和“官本位”思想。

  基础在于夯实良性互动的社会基础。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使社会活力在规范的轨道上得到充分释放。

  目标在于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所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展现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挑战,我们唯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完)

       民盟中央经济专委会副主任 彭建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