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参建的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工程40台风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9.3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44万吨。

自2013年涉足风电市场以来,中铁大桥局五公司深刻把握国内风电行业变化,“追风”十年,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或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达10个,遍布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合同总额超过67亿元。

与传统基建相比,海上风电具有施工窗口期短、海况恶劣、地质复杂、浪高涌大、台风频繁、受船机设备影响大等鲜明特征。

“实在是难!”曾经参加过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项目建设的阳江风电项目经理郭华,虽然与大海并不陌生,但从浅蓝到深蓝的跨越,不止一点点。在阳江沙扒海上风电施工现场,每年有效作业“窗口期”只有220天,而基本无风浪的“黄金期”仅120天左右。

技术,一直是中铁大桥局引领中国桥梁建造最大的底气。但在海上风电这个新领域,如何以技术工艺创新推动项目加速,五公司的建设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水深、浪高、涌急、台风频繁...阳江沙扒海域是一片充满危险的“竞技场”。尽管身处如此苛刻的环境,建设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迎难而上,运用自己在跨海大桥建设中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积累,开创了组合式吸力桩式工装平台的先河。通过这种新型工装平台,施工人员只需10小时便可将平台移至下个机位,且搭设周期从传统的6天缩短至1天。

不仅如此,他们还实现了植入嵌岩三桩导管架基础在国内风电领域零的突破。在超800吨导管架的安装中,创新施工管理BIM平台与水下摄像头相结合技术,实现了导管架的可视化、数字化操作,有效提高了基础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