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二十分,29岁的兰灵申已经戴好了安全帽,正沿着斜井稳步前行,他要在三十分钟内抵达定向钻场,等待他的是长达八小时的矿山地质保障作业。

  职场新人的锻炼与成长

  邱集煤矿温度常年超过30摄氏度,湿度达80%以上,每到夏季,巷道就陷入仿佛“回南天”般黏腻的环境,脚步声、水流声、风声在巷道中交织回响,构成了兰灵申日复一日的工作环境。

  这位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的青年技术工程师,虽入职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仅一年,却迅速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变。“学校里学的钻探工艺学、水文地质等理论是抽象的,而井下的一切都变的真实可触”,他回忆道,“第一次下井,电机车、单轨吊井然有序的运行让我深感震撼,煤矿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远超想象。但随着井深增加,温度、湿度持续攀升,我才真正体会到井下工作的艰辛。”

  高温、高湿、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并未让初来乍到的他退缩,在师父孙阳的带领下,他逐渐找准了自己的节奏,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泄水巷的泥泞,到回风巷的粉尘,再到掘进机的轰鸣,兰灵申的足迹踏遍了煤矿的每个角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成长、蜕变。

  执行项目的使命与担当

  面对邱集煤矿降本减水、保障采掘的迫切需求,兰灵申所在项目部承担起这一艰巨任务,团队通过精准研判采空区底板地层特性,科学优化钻孔布置,持续革新井下定向钻工艺,形成了一套煤矿井下采空区底板近水平顺层定向钻孔群探注一体关键技术体系。作为现场执行经理,他长期扎根一线,凭借“精准定位风险点、分层分序布孔”的施工理念,团队历经近300个日夜的持续奋战,成功将采空区底板涌水量由159m³/h降至49m³/h,采空区减水110m³/h,总体减水率达69.1%,这一成果大幅降低了矿方涌水处理成本,年均节省排水费用近200万元,为煤矿后续采掘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保障与显著的经济效益。

  煤科青年的执着与坚守

  在同事眼中,兰灵申虽然年轻,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与担当。“小兰特别能吃苦,业务上手很快,最关键的是责任心极强。”项目经理孙阳评价,“他总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在井下定向钻孔注浆异常漏失期间,他连续多日坚守现场,积极协调现场各方资源,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跑浆通道,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多项可行建议。“每当看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矿方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那种成就感无以言表。”兰灵申说。

  工作中的兰灵申严谨专注,生活中的他却是个热爱自由的“90后”,他喜爱足球、喜欢游泳,工作之余就与朋友结伴旅行放松。他说:“井下工作确实辛苦,但每次升井看到蓝天白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像兰灵申这样常年在生产一线奋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常年奔走于全国各地矿区,年均驻外时间超过200天,他们怀揣着理想和抱负选择投身矿山地质保障事业,以专业知识筑牢安全基石,用实干汗水写就时代担当。

  来源: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