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减碳大势之下,新能源汽车迎来加速发展。
3月31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协鑫集团、中金资本主办的“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起设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在致辞中表示,交通运输是耗能大户,电动汽车不仅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多年来,交通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可喜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走在世界前列,越来越多的车企转型发展电动汽车,也涌现出一批新势力,在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移动换电、出行平台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绿色生态,这是对城市交通体系的再造,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意义重大。
统计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550万辆,产销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75.8万台,换电站663座,建成了世界上充换电设施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设施网络。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突出短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坦言,充电设施还难以满足用户在数量和服务体验上的需求,充电服务商业模式还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在汽车储能方面,其功能与电网需求匹配还处于探索阶段,融合度远远不够。
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设施是根本保障。
“当前动力电池五花八门,充换电国家和行业标准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掌握关键技术、有成功商业运营经验企业的支持,同时尽快组织电动汽车、电池、换电装置和换电站建设方编制国家标准,并推广实施。
在王志轩看来,汽车与交通领域将承担大规模消纳新能源以替代石油消费的主力军作用。汽车和交通领域大规模“以电代油”,将降低石油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及碳排放。同样,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交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调节器”“稳定器”作用。他进一步指出,电力及汽车交通的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既是各取所需,又构成了良性的工业生态模式,从而会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新商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协鑫能科预测,到2050年电能在交通领域的消费比重从目前的1%上升到34%,电动汽车用电量占电力消费的比重从目前的0.5%上升到11.5%,而我国这一比例将达到12.9%。与此同时,到204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超过2.3亿辆,年耗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
在论坛现场,协鑫能科发布了移动能源战略转型计划。协鑫能科总裁费智介绍,针对当前换电行业存在的服务费高、电力增容难等痛点,协鑫能科拿出了解决方案,具体为三个方面:首先,协鑫清洁能源总体装机规模超过20吉瓦,通过充换电业务与清洁能源发电协同,规模化采购等方式可以降低购电成本;其次,协鑫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有20多座电厂,与换电目标市场高度重合,采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分布换电”的模式,以离网换电作为在线换电的有益补充,提供差异化服务,解决电力增容难问题;再者,协鑫能科积累了近万家工商业企业用户,这将是未来梯次储能的最佳用户群,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供了应用空间。
相关机构研究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3.6万亿元。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
论坛现场,协鑫能科宣布与中金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图片来源:主办方
具体而言,双方将以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为核心业务,重点布局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利用双方优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其中协鑫能科出资约51%,中金资本出资约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