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国资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市属企业混改,通过“IPO上市”“二次混改”“双向混改”“精准混改”“重点领域混改试点”等一套花式组合拳,深化市属国企与央企、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合作,推动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珠江实业集团广州市属老牌房地产企业,在广州市国资委的推动下,以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价值协同为前提,通过增资并购优比咨询、合资新建珠江兴邦、战略入股苏交科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深度参与混改,推动企业向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相互赋能

作为广州市唯一具有投资-开发-设计-建设-监理-装修-管理-经营等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全产业链资质的国有企业,经过40年的磨砺,珠江实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业务涉及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业经营、物业服务、长租公寓、产业园投资运营等多产业领域的资产超千亿元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然而,长期面临的战略定位不清晰、产业布局不合理、项目运营效率偏低、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痼疾?2020年,珠江实业集团重新确定了打造广州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核心平台的战略定位,聚焦城市建设与开发、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运营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通过市场化并购,以“混”促“改”,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相互赋能是珠江实业集团推进混改并购的主要思路之一。“混改并购不是简单的混合,更不是简单并购,而是要通过1+1实现大于2的效果。双方首先要有一致的发展目标,其次产业上又能够互补,这样才能在合作中既相互协同又相互赋能。”珠江实业集团董事长高东旺说。

2020年8月,珠江实业集团支持子公司珠江设计联合国内装配式建筑设计龙头企业——上海兴邦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新设珠江兴邦公司,以珠江设计占股43%、兴邦公司占股40%、个人占股17%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混合持股。

作为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企业,珠江设计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及国内领先的BIM技术,而兴邦建筑积累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经验,双方通过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实现了新品牌珠江兴邦的数字化、智能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全过程服务。

珠江兴邦总经理刘强表示,将珠江设计成熟的BIM技术与兴邦建筑多年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发的装配式建筑BIM应用软件,实现了参数化建模、一键出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出图,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目前,珠江兴邦从项目源头进行装配式规划、找到最佳装配式方案、通过BIM智能化设计,设计效率比市场水平提高了8-10倍,实现了装配式造价和工期成本的大幅缩减。仅2021年第一季度,珠江兴邦落实的装配式专项设计项目合同已接近800万,完成全年任务的160%。

合作共赢

2020年8月21日,珠江实业集团与A股上市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珠江实业集团联合广州国发并购基金共计出资28.2亿元,战略入股苏交科,合计持有苏交科26.92%股份,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批同意后,广州市国资委将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苏交科前身是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002年成为国内工程咨询行业第一家由事业单位改制的全体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并于200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2015年2月5日正式更名。作为位列ENR全球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双百强的民营企业,苏交科当前拥有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东旺表示,苏交科与珠江实业集团的结合是国有与民营的相互融合。苏交科是民企中的佼佼者,珠江实业集团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双方发展目标一致,战略资源协同性高,这是合作能够达成的前提和基础。“苏交科看中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以及我们能为它提供更广阔的业务应用场景,拓展其业务边界;我们看中的是苏交科强大的科技力量和技术水平。”

近年来,苏交科相继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综合开发与产业研究院等,积极布局智慧交通、城市更新、地下空间开发、综合产业开发等业务,未来双方将围绕智慧空间、产业园区开发与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改造、新材料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战略协同和合作,推动更多工程建设领域的高科技应用场景在大湾区实现业务突破。

“合作共赢,我们首先坚持的是合作。国企混改走到今天,不能混了之后简单复制、套用国企管理模式,不能混了之后失去特色,更不能混了之后只讲控制。股权混改是形式,追求发展才是根本目标。所以,我们首先坚持的还是合作原则,尊重他们,保证市场机制,遵循上市公司规范,保持机制活力。”高东旺说。

珠江实业集团将在市场化选人、薪酬体系、容错机制、股权激励、国际化探索等方面给予苏交科充分支持,以尽可能保持上市公司目前的组织活力和市场活力。

共建生态

4月6日,在广州市国资委的推动下,同属广州国资的广州交投和广州工控两家国企集团与苏交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彼此在行业地位、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地下空间、橡胶沥青新型材料、智慧交通、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等方面开展合作。

“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资本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国企的并购除了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还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生态建设。”高东旺说,“苏交科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部级7个+省级18个+市级11个共36个科研平台群,这样强大的技术力量加入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建设和运营,能实现本地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也能为广东省、广州市城市运营服务增添光彩。”

苏交科早在2007年就进军广东市场,提供公路养护、试验检测、勘察设计以及市政业务,为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世纪工程提供服务,并通过并购本地企业、在广州、深圳设立属地化分支机构等方式布局广东市场。

本次合作后,苏交科拟在广州建立大湾区地区综合检测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开展综合检测领域关键技术、前瞻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在城市更新、交通互联互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管养等领域集中发力,更加积极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布局。

接下来,珠江实业集团下属设计类等工程服务业务也将注入苏交科。高东旺表示,依托苏交科优质龙头企业平台,可积极探索和推动广州市工程咨询设计类企事业单位通过改制上市、合资合作、资产注入、并购等多种方式,提升广州市设计类资产证券化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工程咨询公司。

通过重塑主业和混改并购,2020年珠江实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9.74亿元、利润总额23.82亿元、三项费用总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2%、66.55%、下降34.85%。

接下来五年内,珠江实业集团将继续实施“资本+”战略,在多个服务业领域积极推进混改,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如谋划旗下物业板块业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IPO;推动旗下珠江文体公司实施股权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和股权结构,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体育文化产业集团,推动从新三板转入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