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佳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下,新技术的广泛发展与运用,企业的数据量正经历爆炸式的增长,数据成为企业的“导航仪”。企业内生数据的重要性逐渐显露,甚至变成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但由于数据缺乏统一标准、数出多门等问题,数据利用困难重重。为了提高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财会类数据价值,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刻不容缓。文章主要讨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定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必要性,并对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提出思路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财会类数据;元数据标准;数据管理
一、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与许多传统领域加速融合互动创新,寻求新经济的突破发展口。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中的广泛应用,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之逐渐脱节。上海财经大学孙铮教授认为,我们正进入工业4.0时代,而我们的法律法规、行政制度、会计准则和职业判断仍然停留在工业1.0-3.0时代。这就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在质量、内容、时态、频率的需要,会计信息相关性与有用性每况愈下(黄世忠,2018),会计信息质量亟待提升。
新会计环境下,数据成为主要生产资料,数据生态系统成为重要生产关系。会计数据作为企业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可以满足商业决策需求的重要信息,会计数据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企业有效的会计数据管理。那么会计研究的核心关注点应从传统的财务报告转向于关注如何在新的会计环境下更好的管理与运用财务数据。要有效地管理与利用这些资源,就要将不同来源与类别的数据分类至不同的数据仓库,并设计一套面向财会信息资源,方便检索的代码系统,即财会类元数据标准。
二、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的会计数据管理困境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助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使企业的数据量飞速增长。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张庆龙,2020)。企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会计数据价值的认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华为与IDC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当前企业仅仅了利用了10%的管理数据,90%的“沉睡数据”无法被唤醒,也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通常只关注到了企业总数据资源的2%-4%。可见,企业会计数据管理的意识仍较为薄弱,数据利用率低下,企业业务规模化进程中,各种数据管理问题接踵而来。
(一)会计信息碎片化严重,会计数据共享难
当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建立了ERP、CRM、SCM等系统,但由于未从全局层面考虑到,企业内部系统构架变成相互独立的“烟囱式”,无法实现一体化结合。虽然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内的会计信息系统子系统间已经逐渐融合,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等系统等仍然处于割裂状态,在物理上独立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所以会计相关数据散落于多系统、多部门之中,这种数据在相互独立存储、独立维护的情况下,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阻断了数据的共享和统筹利用,形成企业内部大量的信息死角,这就导致了财会信息沉积在各个单元,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都很局限。
(二)会计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利用效率低,数据质量差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或集团内部分散着成十上百种系统也是很普遍的情况,大部分企业的数据都是多头管理。当需要整合利用信息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多部门或者母子公司犹如信息孤岛,将出现:数据取值不一致,跨系统、跨部门理解不一致,同一数据被不同部门重复公布或者部门之间发布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这意味着当企业内部需要某些会计数据时,财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的合并、调整和汇总工作,而企业则需要更长的时候才能接收到可利用的数据。会计数据无法快速 “交付”,也就意味数据的价值也在传递中流失,最后造成了高调整成本、低数据质量的局面。
(三)会计数据规模有限,数据颗粒度不够细,难以挖掘价值
传统会计信息的保存期限依赖于信息载体,例如:原始凭证、发票等,但信息载体的寿命一般都有期限,这就致使传统会计信息的长时间大规模储存很困难。而那些以电子文档形式储存的会计信息,由于来源的应用程序不同,随着应用系统升级与转换,这些财会信息资源的兼容性逐渐下降,长期保存也成为企业难题。而影响大数据价值的重要因素就是数据规模,大数据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掘出数据的“隐喻”价值(徐宗本等,2014)。
而数据颗粒不够细则代表着数据结构不规范、含有大量混合内容的元素,不仅使数据质量大打折扣,更增加了数据处理的成本与难度,降低数据管理效率,难以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深度定制化的决策信息资源。
三、制定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财会信息资源的快速检索,为决策者提供便利
财会类元数据标准可以对各类财会信息资源的特征属性进行精准定义与描述,最终将这些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仓库或数据中心中。当决策者需要相关信息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标识实现相关财会信息资源的快速定位、抽取与整合,帮助企业实现ETL ( Extract-Transform-Load) 过程,同时可以帮助决策者实现各种联机检索方案,形成多维度的数据报表和透视表,为决策带来更大的便利。
(二)有利于实现企业业务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联通
企业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原始信息资源很难直接被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而建立财会类元数据标准就可以将日常业务信息需要转换为可存储的数据,再通过元数据的描述和标识进行简化与属性突出,最后将数据整合分类,转换为支持决策系统所需的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参与使得企业的应用型数据转换为数据仓库所储存的信息这一复杂过程变得高效便利,实现企业流程的优化,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元数据标准的建立使数据在起始阶段就实现数据统一,为企业后续的数据联通,数据共享与利用奠定基础,推动财务与业务间的紧密联系。
(三)有利于财会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追踪监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储存、输送、分析等能力在大大提升,通过建立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利用元数据标准来描述资源的相关属性,记录原始业务逻辑,并实现对于数据结构的变化的实时追踪。这不仅可以实现财会信息资源的长期存放,改变传统形式中出现资源丢失的现象,又进一步保证了财会信息在不同系统与格式中转换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可持续性。而在元数据管理系统中设置监控与预警规则后,则可以通过对于关键业务中关键数据以及指标的追踪与监控,实现对企业关键业务的实时风险预警管控。
四、我国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研究的基础与不足
国外元数据标准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早、起点高,成果颇丰。但近几年来,国内元数据标准的研制和开发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少领域已有较成熟的元数据标准方案被应用,例如: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等。
就财会信息资源领域而言,我国第一个有关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 19581-2004,是由审计署和财政部共同提出并起草,并于200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06年10月,《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批之下立项成功,2008年12月,形成终稿《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并通过专家组的审核。作为我国会计领域中第一个按照国际规则的技术规范所推出的元数据标准,《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不仅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更为各种财会信息资源的查找与运用提供了新方法。
我国虽然建立了《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但这仅仅是一个通用标准,在信息的高效处理与运用上仍然需要强化,与其他领域的互操作性也较低,这就需要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来不断优化我国财会类元数据标准,以实现财会信息的充分高效运用。
五、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初步设想
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人文社科与综合领域的元数据格式包含: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简称DC),AACR2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2nd edition) 、MARC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文献编码计划书(Text En-coding Imitative ,TEI)等。在众多元数据格式中,DC元数据可以说是国际上广泛认同与应用的一种元数据,也是国际公认的用于确定最小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格式。它包括l5个元数据核心元素:题名(Title)、创建者(Creator)、日期(Date)、主题(Subject)、出版者(Publisher)、类型(Type)、描述(Description)、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格式(Format)、来源(Source)、权限(Rights)、标识符(Identifier)、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
财会类元标准的设计,以DC 元数据为依据,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 ISO 15836-1:2017的规范,对相关的元数据元素来描述财会信息资源对象的属性。而这些资源可以是物理形式的,例如:纸质的凭证,购销合同等,也可以是数字的,例如:PDF格式的电子发票,业务系统数据库。根据这些被描述对象的特殊性,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在DC元数据的15个元素中选取可通用描述财会信息资源对象的元素,例如:题名 (Title)、日期 (Date)、来源 (Source)等,并遵守其元素语义定义,只做必要的修改。DC元数据元素中无法通用3个元素:创建者(Creator)、出版者(Publishe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仍保留,在数据库中属于空值,便于元数据库之间共享。
第二,根据财会信息资源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在以上的基础上拓展一些新的元数据元素,例如:货币 ( Currency) 、附件 ( Attachment),用以完整描述财会信息资源的属性,并增加备用字段,用于将来扩展。
第三,对于选取的元数据元素定义进行必要的修改,有的元素赋予实际需要的含义,主要是对DC元数据元素的扩展元素和编码方案进行必要的增删,以适应财会信息资源的特点。
最后根据基于XML/RDF的描述体系将各类数据封装在一起,统一元数据的描述方法,保证了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财会类元数据质量与完整性,提高了财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之间元数据间的互操作性。
六、关于财会类元数据标准制定的建议
第一,国外与国内在建立财会领域的元数据标准上都已有成果,因此各机构在制定前需深入学习研究有借鉴意义的或通用的标准应用方案。为避免前期投入资源的浪费,在后续研究与制定元数据标准时,各个研究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必要时候可共同开发,共享研究成果,不仅促进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完善,更促进我国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发展进程,提高财会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二,加强不同领域元数据的互操作性。数字化时代各类数据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基石,所以在研究财会类元数据标准时,就应该先了解与分析各类元数据的发展趋势与优缺点,尤其是财会相关领域,然后在具体设计时尽量保留国际通用且有效的元素,这样才能增强各领域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为后续信息资源的描述、交流与精确互换等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在制定我国财会类元数据标准时也要注意与国际相关标准与通用语言的兼容,例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XML语言,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该元数据标准。从全球化的大背景来看,高兼容性的财会类元数据标准不仅会计实操中减少元数据的互操作问题,避免由于语言表达造成的歧义,也使后期的进一步的发展与大范围的推广变更便利。
第四,财会类元数据标准在制定时需要注意其拓展性,文章中的元数据标准初步设计方案以都柏林核心元数据为核心也是因为它的高互操作性与高适应性,并且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认可。由于财会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不同的用户可能因为单位性质或主营业务不同,具体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后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拓展关键词或者元素。因此增加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拓展性,也为用户后续的实操运用留下扩展空间。
七、结语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在不断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上投入大量资源。组织的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对于所使用的信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积累的财会信息资源的价值也逐渐凸显,但很明显各组织对于这些信息的利用程度远远不够。虽然组织内部建立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但需要利用的财会信息却如同一盘散沙,使得智能系统却得不到数据支撑的尴尬局面,因此各类组织需要更加重视财会类信息资源的利用,重视内生数据管理才是各类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无论是对于企业或是政府部门,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价值与必要性都不言而喻。从企业到政府部门,从财会信息的有序存取到联机检索和数据共享,都依赖于财会类元数据标准。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内生的财务信息资源价值,不仅保证财会信息质量,也为日后企业做分析与决策时带来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更为政府部门的信息监管和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与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加快财会类元数据标准的实践研究,帮助完善我国会计标准体系,实现各类组织可持续发展与财会信息资源的国外内共享。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参考文献:
[1]胡仁昱,朱建国。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8(07):43-48+96-97.
[2]张庆龙。集团公司会计数据管理的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20(12):60-62.
[3]胡仁昱,褚彦淑,魏文翠。会计总账元数据标准构建的设想[J].新会计,2009(07):2-4.
[4]黄世忠。旧标尺衡量不了新经济——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恶化与救赎[J].当代会计评论,2018,11(04):1-23.
[5]陈志勇,朱建国。论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7):4-6.
[6]陈彩红。国内外元数据标准宏观比较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01):65-67.
[7]徐宗本,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陈国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前沿课题[J].管理世界,2014(11):15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