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再创新高.jpg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公募基金在基金规模、份额以及基金数量上均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以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基金愈发受到投资者重视与青睐。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在坚持“房住不炒”以及净值化转型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同时,也体现出A股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借道专业机构公募基金入市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热门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外商独资1家,内资公司9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4.4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9月份份额及净值齐跌的局面,10月份,公募基金全行业在基金规模、份额以及基金数量上均创出历史新高。具体来看,公募基金10月份规模增加5055.66亿元,环比增长2.12%;整体份额达20.90万亿份,环比增加3637.55亿份,增幅1.77%。同时,10月份基金数量达到了8969只,相比9月份增加103只。

  从基金种类来看,7大类基金均实现份额及规模净增长。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增幅为2601.98亿元,环比增幅2.76%,总份额则从9月末的9.41万亿份增至10月末的9.66万亿份,增加了2596.26亿份。此外,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也在10月份实现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增长602.55亿元,环比增幅2.54%,10月末规模已达到2.43万亿元;混合基金增长1206.6亿元,增量在五大细分品类基金中排名第二,环比增幅为2.14%,10月末规模达到5.76万亿元。

  在市场震荡下10月份新基金发行低迷,但从今年整体的情况来看,仍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总数为1609只,总份额已达到2.61万亿份。其中,今年新成立基金的数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新成立基金总数,去年为1387只。从结构上看,今年发行的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高达60.97%,为近5年来的最高占比;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略高于去年,为12.90%。

  在公募基金投资方向上,新能源板块是公认的“香饽饽”,不断获得公募基金的增持,从产业到整车再到电池,从主动型产品到ETF,公募基金产品均有涉及。

  根据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的情况,三季度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易主,连续8个季度稳坐第一大重仓股的贵州茅台被新能源板块代表个股宁德时代反超。而实际上,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一些行业波动较大、市场分化明显的背景下,投资新能源赛道的公募基金产品可谓收获颇丰,截至11月24日,申万电气设备行业指数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58.61%。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以季度变化看,三季度基金重仓股中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行业市值占比明显上升,化工、有色金属和电气设备市值占比分别上升1.9个、1.5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链概念整体市值占比环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白酒、医药生物和电子市值占比则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8个、1.5个和1.3个百分点,三个行业市值占比合计下降5.6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电池板块的上涨主要由几个因素驱动,在供需方面,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的回升带动以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电池需求的增长;产业方面,我国锂电产业在全球竞争力和市占率的提升为我国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新能源车销售方面,在政策面持续鼓励、强产品驱动以及消费者认同度提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大增。”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经理罗国庆表示。

  此外,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全面加码新能源赛道。不仅是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能源新基建相关的储能、风电赛道也获得了增配。其中,风电领域三季度的配置比例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创2018年二季度以来新高水平。

  对于公募基金规模屡创新高的原因,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构投资者化是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资本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市场上散户投资者越来越少,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公募基金规模屡创新高实际上是整个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二是公募基金整体市场如今已开始进入健康发展轨道。近年来,在各类政策推动下,公募基金市场发展已逐渐专业化、集约化,能更好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合适、更专业的投资选择,因此越来越能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三是当前整体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市场期待比较高收益水平的投资产品,而相对银行存款有更高收益水平的公募基金成了热门选择。

  伴随着居民理财需求的持续增强,权益类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李湛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参与分享了政策红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广泛认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根本上还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充满信心。(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