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中央再度专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会议释放出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在此次座谈会中,广东企业家数量名列前茅,任正非、王传福、马化腾等广东企业家参会,凸显广东的实力与沉淀。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率先布局,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而广东民营企业也在创新研发上占主体地位,体现出十足的“内驱力”。未来,广东民营经济如何才能抓住时代机遇、获得更长足发展?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广东早有布局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就业。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无疑为广东庞大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吹响了创新发展的“冲锋号”。“此次多个领域的企业家受邀参会,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代表了最前沿的创新和新兴产业。这场会议的召开,为我们一线从事新质生产力行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广东本土民营企业代表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胡华智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于广东良好的民营经济沃土,广东省委、省政府早已谋划布局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展现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
在2月5日举行的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宣布,为进一步做好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粤发展。
南都、N视频记者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官网看到,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责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公示其内设机构,正式将民营经济发展局纳入体系。(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截图)
其实早在2024年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曾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涉企政策法规,完善民营经济服务和保障机制。这一系列举措,都释放出一个信号:广东将坚定不移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对此,智谷趋势首席研究员黄汉城也表示,民营经济要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点是营商环境。好马需要好鞍,良巢才有凤鸟。民营经济给点阳光就灿烂,多一些包容,相信广东的民营经济就会更上一层楼。
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强省”
实现民营力量稳中有序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
广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自2023年开始,已连续三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彰显其“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从2023年首次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愿景,到2025年深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题,广东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逻辑。“新质生产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和“未来产业治理机制”等热词诞生,促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下,广东正以“先行一步”的姿态,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式。未来,广东能否在“长跑”中保持领先,既取决于政策的持续落地,也依赖于企业、科研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创新,民营企业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城市专家、自媒体“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分析称,广东其实早已在民营企业的创新领域拔得头筹,“广东的民营经济有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创新和研发投入。广东的创新更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不像很多城市的研发,主要由高等院校来完成。广东有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科研经费和90%的发明专利基本都来自于企业,这就凸显了广东的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是占主体地位的,而不是配角。”
低空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的典型代表,对于处在新质生产力一线的亿航智能,胡华智表示,当初选择广东作为创业成长的地方,正是看中这里有丰富的产业链上下游和活跃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
他谈到,过去十年,无论从航空器的设计研发,还是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再到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运营,亿航智能始终用颠覆式的技术完成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
杰创智能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杰创智能董事长孙超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的民营经济从来都是“闯”出来的、“创”出来的。“我们最新发布的”常青云 AI 超融合一体机“,深度融合国产 DeepSeek 大模型,以性能翻倍、成本减半的硬核实力,助力政务、教育、传媒等领域实现全栈国产化转型,这就是用技术创新打破”卡脖子“的典型例子。”
除了新型科创企业,广东传统制造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的立省之本、强省之基。作为广东发展起来的本土制造产业,2023年1月,美的集团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用;同年5月30日,广东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正式投产,规划目标是每年生产8万至10万台机器人。自2020年美的集团将战略主轴升级为以“科技领先”为工作重点,近5年里,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450亿元,2021年超120亿元,均占年度营收的3.5%以上。
领全国之先
探索实践国资创投容错机制
广东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黄汉城留意到,在金融领域,广东也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为民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保驾护航”。
日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公布。其中明确: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这是去年首提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后,经济大省广东又一次领全国之先,探索和实践国资创投容错机制。
对此,黄汉城表示,《实施细则》的公布,无疑是广州对中央提出“耐心资本”号召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破冰尝试。传统民营制造业面临融资难问题,传统商业银行是锦上添花,很难做到雪中送炭,一有风吹草动甚至会抽贷,说明间接融资方式的不稳定。广东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从债权关系转化为股权关系,鼓励资本长期持有,会更加有利于广东传统制造业转型。
广东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未来更应重视长周期项目
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广东民营经济的深度藏在“质”的飞速提升里,而广度,则伸展在企业出海的故事经历里。来自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占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6%,成为广东外贸的“主力军”。
“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外贸大省,这两年广东的民营企业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像希音、比亚迪和华为等企业受到了众多国际消费者的追捧,成为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在跨境电商领域,广东省已连续多年进出口额全国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广东还有广州和深圳这两个跨境电商的平台的集散地。现在,广州还冒出了一个希音,目前已拥有2000多亿的 GMV(商品交易总额)。这让我们看到了广东民营经济的无限大的潜力,同时也是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孙不熟表示。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与外贸第一大省,民营企业出海既是应对内外部挑战的选择,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卷式”价格战频发,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民营企业可释放过剩产能,规避同质化竞争。
胡华智表示,国际化发展是亿航智能成立之初就抱有的愿景。早在2016年,亿航智能就在积极布局和拓展海外业务,并在美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过去几年之中,亿航智能的EH216系列航空器已在全球18个国家完成超过56000架次安全飞行,各项数据和指标都遥遥领先于同行。
当前,亿航智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包括西班牙、奥地利、日本、泰国、阿联酋、沙特等。未来,他们预计将在中东、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市场取得进一步成果,继续向全球传递绿色航空的价值。
孙超也表示,中国企业的出海优势恰恰在于“实战经验”。杰创智能的多款人工智能产品热销亚非拉等各国,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共安全、工业、商业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树立“中国智造”的新形象。
除了亿航智能与杰创智能之外,广东民营企业“组团式”出海也战绩显赫:名创优品全球门店超7200家,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7%,带动国内1400家供应商协同发展;美的布局22个海外生产基地,海外营收占比超40%;TCL在东南亚投资4.9亿新建智能家电产线,年产能达100万-140万台;比亚迪海外工厂年产能超50万辆,带动当地就业并降低关税壁垒。
数据显示,广东外贸结构中,机电产品占比达65.6%,电动汽车、3D打印机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超40%,这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目标高度契合。但近期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在海内外的爆火,孙不熟也分析称,广东在未来更应重视长周期项目。“广东民营经济的强项是智能手机、机器人、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但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赛道方面,其实与长三角还存在差距。这些赛道,一般都是长周期的项目,并不是能马上看到收益。在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下,广东为避免被‘大浪淘沙’,还需提高高等教育的实力,为长周期项目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