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浙商证券发布储能行业点评报告。文中指出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实现新型储能电站电池模块级精准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
支持发展多元化储能技术,推进储能应用化解行业内卷
1)创新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
2)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拓展用户侧多元应用。表前侧,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开展新兴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推动新能源集成新型储能和智能化调控手段建设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支持新型储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用户侧,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
3)优化市场环境、化解行业内卷现象。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落实新型储能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加强新型储能产品质量监督。加强对专利侵权、市场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预防和惩治,化解行业“内卷”现象,维护健康公平市场环境。
4)实施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巩固拓展出口优势。探索将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加强与相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