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指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有效衔接供需、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意见》要求,深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规则,推动交通运输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跨领域协同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为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交通运输市场的要义以及在宏观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

  运输市场的要义

  运输市场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概念。

  首先,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交换的场所,也就是买卖双方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地点。这个意义上的运输市场是一个地理概念,通常理解为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例如某些特定的运输产品交易点。这一层面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发生相应变化。

  其次,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供求关系总和。这个意义上的市场概念强调的是买方、卖方力量的对比和结合,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体现。根据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供求态势来分析交通运输市场是掌握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要根据市场供求规律来调节其生产和经营,了解市场的供求变化态势是一项基础工作。

  第三,运输市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总和。对运输产品的需求总和是由运输者消费者群体表现出来的,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当人们说“中国的运输市场很大”时,是说“中国对运输产品”的需求很大。

  第四,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买方、卖方的集合以及相关中介和代理等,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需要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

  运输市场的特性

  一是空间特性。运输需求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基于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运输需求具有较强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差异性,甚至在同一条运输线路(航线)的不同方向上,运输需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基于空间视角的运输市场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是时间特性。运输需求(包括旅客和货物)往往都与季节变化有着特定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当中,运输需求在数量、内容、结构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运输供给的相对稳定性(一定时间内)和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是运输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基于时间视角的运输市场供给与需求平衡问题同样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是平台特性。“互联网+交通”催生交通新业态的不断生成与发展,在运输市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平台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基于平台的运输产品交易量越来越大,平台市场成为运输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存在形式。

  运输市场的类别

  按运输方式不同,运输市场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水运市场、航空运输市场等。

  按运输对象不同,运输市场可以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其中,旅客运输市场按旅客行程,可划分短途、中途和长途客运市场;按旅客对旅行时间的要求,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客运市场;按旅客对舒适度的要求,可分为等级不同的子市场,具体可根据乘坐交通工具的坐席来划分;按空间位置,可划分区域、省际、城际、城市、乡村等客运市场。

  货物运输市场可按不同要素进行细分:按货物类别,可划分大宗货物、零担货物和集装箱运输市场;按货物运输距离,可划分短途、中途和长途货物运输市场;按空间位置,可划分区域、省际、城际、城市、乡村等货运市场;按货物运输径路,可划分支线、干线、区际通道等不同货运市场;按货物运输时限,可划分快速、中速和慢速货运子市场。

  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需解决多项问题

  第一,运输市场的统一性。运输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市场,运输产品(服务)的交易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则进行。统一的市场要求打破行业壁垒和地方分割。《意见》指出,要清理和废除妨碍运输统一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动态发布不当干预统一开放运输市场建设的问题清单。及时纠正交通运输市场建设中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等问题的政策措施。要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连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完整统一。要推进不同运输方式子市场的统一性,包括在制度规则、运输标准等方面的统一,例如,为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应当积极推进标准集装箱的推广使用。

  第二,运输市场的开放性。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开放,开放的市场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有序运行。运输市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开放的运输市场首先需要明确并且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对各类显性和隐性的进入和退出市场壁垒的监管,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促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运输子市场的同等开放,打通不同子市场之间的卡点和堵点。这对整个运输市场体系,特别是铁路等尚未开放的运输子市场十分重要。开放的市场不仅对内,也要对外,应当把国内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尽可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应具有公开性、少层次、多元化和多渠道的特点。

  第三,运输市场的公平性。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运输经营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对待。要完善运输市场营商环境,保障运输市场公平、有序运行。

  第四,依据不同运输子市场的特点,建立适配的市场规则和配套政策。运输市场的构成具有多样性,既有按不同运输对象区分的客运和货运子市场,也有按不同运输方式区分的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子市场,而客货交通运输市场又可按照旅客行程、旅行时间、空间位置、运输径路细分出不同子市场。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特点,因此,需要构建适配的市场规则和配套政策。

  第五,适应运输市场变化与发展,不断创新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在“互联网+交通”“AI+交通”的背景下,运输市场不断发展,也不断变化。如,“互联网+交通”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平台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平台的运输产品交易越来越多,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平台市场的监管也越来越重要。再如“AI+交通”既可能导致新的产业革命,也会衍生新的运输服务交易模式,从而导致新的市场形式出现。需要预研“AI+交通”可能产生的商业模式、市场交易模式和新的市场形式,通过创新监管体制和机制,保障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也为交通运输新兴市场保驾护航。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