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日宣布取得突破性成果,均属于氢能源领域相关技术。

  其中,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氢气生产方法,通过新型催化剂可从源头上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高产率氢气生产。这项突破性成果2月1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北京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机构历时十年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铂-铱双金属催化剂,成功破解了传统乙醇制氢的技术瓶颈。

  同样是在2月14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波教授团队、徐一飞青年研究员团队联合化学系徐昕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关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PEMWE)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熟化诱导嵌入形成的超稳定析氧反应电催化剂》。这一历时三年研发的电解水制氢成果通过创造性的催化剂设计思路,大幅提高制氢效率和稳定性,为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从政策来看,《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是氢能中长期规划的结算时点,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冲刺期,燃料电池汽车及绿氢项目落地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