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微短剧行业第一次正式在春节档集结,但相比于电影市场,微短剧市场却没有出现一部类似《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象级作品来提升市场热度。
据WETRUE数据,整个春节档无一部全民级微短剧出圈,整个大盘维持在6000万多的热度值,按付费用户占比40%倒推,春节档八天,一共可以12.6亿元左右的收入大盘,远远比不上95亿元的春节档电影票房。但在春节档开始前,各大平台纷纷推出“过年看短剧”专区,微短剧片单总数超过400部,涵盖古装、都市、爱情、奇幻等多种题材。可以说,蛇年微短剧春节档在to C商业层面应该说远低于行业预期。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并非意味着微短剧将步入低迷,相反,从商业逻辑来看,行业不确定性正在减少。“行业发展趋势必然是精品化,同时政策与监管体系也越发完善,而行业要做的就是在内容创作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艾媒咨询CEO张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市场:制作投入力度明显加强
去年春节期间,一部名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微短剧一经上线便迅速走红,上线当天就卖出了2000万元的首日票房。
也正是这部短剧的爆火,给各平台和短剧市场带来对短剧春节档潜力的无限憧憬与信心,所以在今年春节期间,众多短剧接连上线。2025年1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发布“微短剧陪你过大年”2025年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包括电视大屏端和网络平台端两个系列,观众既可以通过河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地电视台多频道观看《龙行龘龘》《大话大话西游》《春风不改旧时波》《无人知是贵妃来》《以和为贵》《大力村超人》等14部推荐剧目,也可以通过央视频、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网络视听平台观看《欢喜一家人》《吉祥任务》《多大点事儿》《与君重逢初见时》《美猴王》等49部推荐剧目。
1月15日,作为微短剧市场最大入口之一的抖音也宣布启动2025年短剧春节档,并推荐了30部精品微短剧。
从春节档的表现中可窥见2025年微短剧行业的一些变化。首先,春节期间上线的短剧,制作成本提升到了80万—100万元的区间,而此前50万元左右是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头部公司之一的听花岛也感叹,去年的行业(制作成本)顶配已成为今年的行业标配。如倪虹洁、舒畅、韩童生等长期活跃在长剧、电影等品类的知名演员也纷纷参演了今年春节档的微短剧。
其次,在服(装)化(妆)道(具)方面,大部分短剧表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品质化倾向。冲刺春节档的不少短剧,剧组人数也从此前行业平均水平30人左右涨到了50至60人。
另外,从各平台到创作者,整个短剧赛道都希望通过春节档让行业再进一步,多维度的内卷一定程度上让短剧品质整体得到了提升。
但可惜的是,市场并没有被行业的这份“想进步”打动多少。在今年春节档,无论是微短剧还是长剧,风头完全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抢走。
“严格来讲,作为一个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微短剧有其周期性,或者需要从社会热点性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段进行考量,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需要适应内容的播出周期很重要;从传播的角度看,则需要通过更好的流量分配方式去触达观众,形成圈层传播,发挥社会最大的效益,进而提高商业的营收,我觉得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档期。”张毅如是说。
监管:倒逼行业告别粗放式发展
而就在春节假期刚结束时,2月5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其中指出,未来的微短剧行业将采取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将微短剧分为“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和“其他微短剧”三类。其中,“重点微短剧”(符合特殊题材、总投资额度达到100万元及以上、长短视频平台招商主推或在各终端首页首屏推荐播出、自愿按重点微短剧申报等几种条件之一)、“普通微短剧”[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均应报省级以上广电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查,“重点微短剧”的规划备案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其他微短剧”(总投资额度不足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定期将审核剧目信息报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
实际上,从去年年中开始,多位从业人员便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接到微短剧备案的相关通知,按照投资额30万元和100万元两个门槛,将微短剧划分成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和其他微短剧三类,分别以不同的途径备案审核。
“如今广电总局以正式文件下发,其实也说明去年采取的这一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今后要将该制度彻底固定下来。” 广电产业资深分析师吴纯勇向记者说道,在2024年之前,由于审核标准模糊、权责划分不清,平台常陷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境地。传统人工审核已难以应对海量内容。这种管理真空,既损害观众权益,也阻碍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吴纯勇看来,广电总局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本质是通过差异化治理实现“抓大放小”。“重点微短剧”以及拟在平台首页首屏首推推荐播出的微短剧的规划备案或复核由广电总局来抓,而“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定期将审核剧目信息报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这种监管结构,既避免了“一刀切”扼杀创新活力,又通过将部分权责下沉提升了管理效能。
“‘先审后播’的备案新规落地后,我们新备案剧目画风大为改善,制作方在剧本和拍摄阶段,有更强的内容合规意识,涉及低俗擦边、以暴制暴、炫富拜金内容显著减少,现实题材作品增多。”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说。
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新规的同时,抖音平台也大力推进精品微短剧创作投入,发布“辰星计划”扶持精品微短剧创作,发挥微短剧带动文旅、新技术试验场的价值。
吴纯勇向记者表示:“微短剧的精品化是自监管层到从业者都一致认可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在守住监管政策的底线、符合主流价值观外,微短剧也会在内容创作上起到辅助政府的职能进行引导宣传,并在社会热点话题层面进行正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