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南桥居民程先生站在浦南运河边,眯着眼望向对岸,那片熟悉的轮廓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是时候告别了”。

  这个名为贝港的城中村是奉贤南桥最后可成片开发的区域,于今年初启动改造。未来,这779亩土地将不再只是简单的居住区,而是一个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一个展现现代城市魅力的水岸客厅。

  改造,是为人民而始。截至去年底,上海已累计启动9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受益居民5万余户。

  今天召开的2025年上海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举措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上海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5个

  这意味着,城中村整体改造将进一步提速扩容,将有1.2万户居民因此受益

“蓝图”动态完善多向互动,护航地块发展

  2023年4月21日,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首批动迁对象签约,程先生是首批签约户之一,得知动迁工作启动后,虽然对这片土地感情颇深,但他明白,城中村改造与百姓福祉、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完成签约后,他高兴不已:“这是件好事情,我一定会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改造项目的推进。”

  2024年10月30日,奉贤南桥镇与瑞安房地产签署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继青浦蟠龙天地、闵行召稼楼之后,瑞安房地产在上海的第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据瑞安房地产相关人员介绍,贝港城中村改造将呈现不同的定位和社区形态——比起前两个项目的“城市轻度假”风格,该项目更强调以人为本的公共性、生活服务的在地性和对老城区周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完善程度。因此,除了新建住宅商办之外,公建配套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包含公园、学校、文化配套等多元业态,充分传承南桥文脉记忆,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贝港城中村周边基本为建成区,人口较为稠密,拥有1.2公里长的运河水岸线,公共交通也比较便利,一条是运营多年的轨道交通5号线,另一条则是正在建设中的南部动脉——南枫线,预计2029年基本成形。目前,地块清盘已过半,其余地块将于近期签约或正在约谈中。

  当拆完、清完,土地回归最初的样子,779亩“蓝图”如何绘就?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根本与基础,也是一个动态完善、多向互动的过程,持续为地块发展保驾护航。面向未来,贝港城中村要经历一系列涅槃。据奉贤区南桥镇透露,今年计划完成社区整体定位及设计导则、重点片区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启动首发住宅地块出让和规划二路等公建配套项目建设。

  2月8日上午,青浦区凤溪城中村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改造项目已从征收阶段全面转入建设阶段,安置房一期、二期和一号地块、二号地块将全面启动,预计在2027年陆续交付。

示范项目加快形成,需更多“精细化”思考

  上海一直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治理工程持续推进。

  根据上海市房管局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海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去年,启动21个项目,并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到2026年底,上海将全面启动整体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力争到2027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的征收动迁,同步推进实施规划拔点。

  高效的背后,既有居民们对改善居住的紧迫性,也离不开职能部门在工作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使得一批示范项目加快形成。

  在普陀红旗村,伴随着最后一块绿地迎来竣工,这片上海中心城区最大城中村的城市更新道路画上阶段性句号。

  红旗村改造的一大特色是包含“肥瘦搭配”的“片区更新”思路,即以经济潜在收益较好的地块更新,带动经济潜在收益相对薄弱的地块改造,进而以片区“大平衡”代替单一地块的“小平衡”。比如,贯穿项目地块6条高压线下的土地空间因刚性管制很难进行开发,普陀区创造性进行规划调整,既利用“高压走廊”下方的消极空间打造城市绿地公园,又把绿地公园的地上地下空间进行产权分割后将地下空间单独出让,一来增加政府土地收入,二来给予真如环宇城MAX和山姆会员店共筑生态购物公园的机会,改善项目资金平衡。从“单个项目改造”向“连片改造”转变,提高各个地块的协调度,扩大“租差”共享的范围。

  拆除改造,确保资金来源是重点也是难点。城中村改造通常周期较长,加上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筹措难度较以往可能有所增加。去年以来,国内多个超大特大城市宣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获批,有的城市已完成首批专项借款落地投放。上海积极用好“新老划断”融资政策、争取专项借款额度、研究落实国家专项债新政,寻求多样融资渠道,更好挖掘土地价值。这意味着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资金网”正在织密。

  同时,立足区域,强化区级层面与镇域层面的统筹联动,包括整镇域多个城中村项目的统筹联动、城中村项目与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的跨类别统筹联动等。相关方面探索建立市、区、镇多级“两旧一村”资金池,以丰补歉,平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项目的经济收益。例如,金山亭林镇东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联动小梁薄板房屋改造项目,推动跨项目、跨类别联动改造,促成全市“两旧一村”联动改造的先行案例,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引领”的示范效应。